12.2. "並且盡心、盡智、盡力愛他,又愛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樣祭祀好的多。" (可12:33)文士用"盡智"取代了"盡性和盡意",耶穌说他回答得有智慧,為何有智慧?文士之字眼是否與耶穌的一樣意思或有甚麼不同?
12.2 文士很快贊同耶穌的回答準確,他原本是來要試探耶穌,(太22:34-40,路10:25-28), 他回應說「盡智」,取代了耶穌所說的「盡性」和「盡意」,因為他是律法師, 喜歡鑽研思考律法,所以強調「智」:領悟力,智力,聰明,敏銳,洞察,理解,和耶穌「意」字眼意義是相似的,但耶穌的「意」字應該更加廣闊,包含一切的意念和思想。文士也未能強調「盡性」,因為是指到人最寶貴獨一的生命,他似乎很愛自己、自己的智慧和對律法的理解。
耶穌稱讚他回答得有智慧,是因為他下文指出盡心、盡智、盡力愛獨一的神,勝過一切祭物,他明白神憐憫的心腸,看重人的內心是否單單盡一切去愛他,而不是看重要求人獻祭物給祂。
但可惜耶穌最後總結是文士離的神的國不遠,即是他還沒有進到神的國,他心中仍是對神有所保留,仍有自己別的最愛。
文士用『盡心,盡智,盡力去愛神,又愛人如己』回答主耶穌,這答案在基本意義上與耶穌所述的意思大致上是一樣的,他用了『盡智』取代了『盡性和盡意』,雖然用字不同,但顯示了他熟讀律法,對律法有深入的明白理解,其核心意思都是盡力愛主,愛人如己。但耶穌所教訓的是愛的本質,真正的愛是要發自內心,有聖靈感動的,非外在或律法規定,所以並不是用知識層面就可以做到。
回覆刪除就是事奉主,也要多多運用智慧 & 思考如何體貼神的心意。文士不是單單聽完耶穌的話,然後死守律法,他聽完有消化 & 思考,甚至說出如何實踐,比較靈活 -抓到耶穌的話的重心。
回覆刪除我估計係分兩方面嚟睇:如果主耶穌是讚許他就是說他有智慧是從神而來的智慧去盡性和盡意地愛神,若相反如果耶穌其實是有貶義的意思,就是指他用人的智慧去服侍主,就如現今我們俗語所講的“走精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