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為什麼作者要在此陳述祭司長和長老、猶太、其他門徒對耶穌的態度,對比獻香膏的女人對耶穌的態度?你會是這麼多角色中的那一位?

26.3 不同人對主的態度和回應:

祭司長、長老: 一心想除掉耶穌,解決他們面子的問題,因為耶穌挑戰他們的權威,妒忌這麼多群眾跟從耶穌,也威脅到他們從聖殿牟取的利益

猶大:一腳踏兩船的人,既希望耶穌得國時他能享富貴榮華,但一有機會便從自己所管理的錢袋中取利,他提議女人應該用30両銀子賙際窮人,便可從中取利, 滿口宗教仁義道德,卻是藉著宗教謀利

門徒:功利主義的人,當眾論斷女人獻香膏是太浪費了,他們跟從耶穌的生活也常很刻苦,狐狸有洞、天空飛鳥的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在過節的日子,這女人若果用30両銀子讓耶穌和他們飽餐一頓,豈不更滿足舒暢?就算拿去賙濟窮人,也會換來多人的感謝和欣賞,但現在只做在耶穌一人身上,也只有一兩個星期的香氣效益,他們便為難那女人

獻香膏的女人在群眾的壓力和被門徒難為下,仍然堅持打破玉瓶毫不保留全獻上至貴的香膏,因為他信耶穌預言將要受死,所以他把握時機,傾盡他所能將最好的獻給耶穌,耶穌受審受凌辱鞭打受苦和釘十字架時,香膏的香氣仍在,溫暖耶穌痛楚孤單的心,實屬難能可貴,之後抹大拉馬利亞想獻香膏膏耶穌的屍體,也錯過了機會,因為耶穌已經復活了,所以耶穌稱讚那女人是因為他把握機會盡所能做最美的事,時機一旦過去,便永遠錯過,

留言

  1. 門徒著重金錢價值,覺得可以賣許多錢給窮人。祭司長和長老想用詭計抓住耶穌殺他。猶大見到女人傾倒香膏在耶穌身上,耶穌又接受,反而想去出賣耶穌換錢。對比獻香膏的女人,她對耶穌很大方,覺得耶穌值得那麼貴的香膏。

    我也許會像門徒吧?都未知耶穌幾時走,而且日常生活不會無端端倒香膏,但未必會憤怒。其實,別人的錢和財產,喜歡怎麼用就怎麼用,為何要憤怒?根本不關門徒事,耶穌喜歡 & 接受就好。至於猶大,其實想要錢,但覺得跟著耶穌拿不到,可以去跟其它老師,何必出賣他?除非他覺得耶穌確實做了不合適的事。祭司長和長老心胸太狹窄。

    回覆刪除
  2. 當時祭司長和長老係度相討合謀要殺害耶穌,而門徒就不了解所發生之事,對比獻香膏的女人,她對耶穌的態度就有天淵之別啦。我們看到女人很愛耶穌,用寶貴的香膏來奉獻,特顯出她的愛心,沒有祭司長和長老般的不信和陰謀。

    回覆刪除
  3. (Ady) 26.3 藐視和不信:祭司長和百姓的長老聚集在那稱為該亞法的大祭司的院裏。 大家商議要設計捉拿耶穌,把他殺掉。
    輕視和小信:門徒,特別是猶大,看見就很不高興,認為這樣浪費!因為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賙濟窮人
    猶大更加係自私為小數的利益而背叛主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