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祭司長和長老挑唆眾人,求釋放巴拉巴(出名的囚犯),除滅耶穌。……他們便極力地喊着說:「把他釘十字架!」(太27:16,20,23)為什麼不足一星期,群眾由夾道熱烈歡呼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改變為極力喊著釘耶穌十字架? 當然祭司長有煽動挑唆群眾,但如何去煽動挑唆呢?

27.2 在祭司長的挑唆下,為何民眾要選擇釋放巴啦巴,而要把耶穌釘十字架?

從以下聖經知道巴拉巴是個出名的強盗、殺人犯、作亂的領袖,影響社會穩定的秩序,已被判死刑.

有一個人名叫巴拉巴,和作亂的人一同捆綁。他們作亂的時候,曾殺過人。(可15:7)

這巴拉巴是因在城裏作亂殺人,下在監裏的。(路23:19)

他們又喊着說:「不要這人,要巴拉巴!」這巴拉巴是個強盜。
(約18:40)

耶穌之前騎驢進城,群眾怎樣熱烈喊叫和撒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現在群眾也怎樣極力喊叫釘耶穌十字架,為何這樣大的轉變呢?當然其中有大祭司的僕人和收買的人煽動教唆群眾,但最主要是耶穌令群組失望了,他承認自己是有猶太人的王,卻沒有利用群眾的聚結的能力發動革命,入城卻不推翻羅馬政權,三年之久無所政治上的作為,民眾要的彌賽亞不是這樣軟弱和不作為的"王”

至於群眾為何揀選巴拉巴而要釘死耶穌? 有以下兩個看法:

(1) 巴拉巴可能是奮銳黨的領袖之一, 奮銳黨是出名以暴力、刺殺、作亂而試圖推翻羅馬暴政,也有一定的粉絲支持他們. 而巴拉巴曾經是作亂、殺人、搶劫,應是奮鋭黨的激進份子,所以群眾寧願選擇bet on巴拉巴,而不是耶穌,去推翻羅馬政權

(2)大祭司指控耶穌迷惑多人,不尊重古人傳統的權威,如果因一大群民眾追隨他而生亂,反而會影響耶路撒冷城百姓的生計和利益,甚至招來羅馬的暴力鎮壓(以前馬加比王朝已經試過,死傷無數),所以為著社會安寧及大家整體利益,必須除滅耶穌.

留言

  1. 我都想知。為何說是以色列的王,就要被釘十字架?而且,為甚麼要置他於死地?

    回覆刪除
  2. (Ady) 27.2 耶路撒冷嘅群眾由熱烈歡迎耶穌到呼喊把他釘十字架,首先耶城大部分嘅民眾其實係不認識耶穌,其次耶穌不是他們所預期像英勇的大將軍般帶領佢哋恢復以色列國,即使聽聞耶穌行了許多神蹟治病趕鬼,但卻軟弱地被捉拿又沒有以神蹟自救,再加上祭司長和長老煽動佢哋而跟風地呼喊釘死耶穌;至於祭司長和長老怎樣教唆民眾,經文沒有提及但估計係以其身份地位和特權去使民眾跟著大聲叫嚷

    回覆刪除
  3. 其實,按你的說法,群眾當時不相信耶穌,確實情有可原,而且是正常人的反應。
    而耶穌明明知道大家期許哪一種領袖,沒有說明為何不是那種姿態,只是自顧自的想法,講道又要用比喻不直接說明,是否很難怪責人不相信他呢?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