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憂愁他們的心剛硬。(可3:5)福音書只記了兩次耶穌發怒,"怒"這個字原文是wrath 憤怒,與神審判時的憤怒同字)。 在此耶穌甚至用憤怒的眼神"啤住"週圍的人,但又同時憂愁他們為何竟如此心硬.在這裏為什麼溫柔的耶穌會發如此的怒氣?他又憂愁什麼呢?他向著發怒的人若有不好的報應,在世人眼中應該歡喜,壞人遭報,為什麼他反而憂愁呢?

3.1 背景:眾人不懷好意窺探耶穌,要控告他,耶穌在安息日行善救人,他們反而卻存心想害命,不理會神蹟的見證,不關心病人的死活,只硬著心要除滅耶穌。

希律黨是政治團體,主要由撒都該人(祭司家族和社會權貴)組成, 在政治上和希律家族聯繫,在宗教上和撒都該人聯繫。

法利賽人則盼望彌賽亞的國度能除去希律王和羅馬的統治。希律黨人則致力於鞏固希律王朝的權力。

今次他們竟聯同彼此對付他們共同的敵人耶穌。

耶穌發怒,就是針對這些宗教家和權貴&政治勢力,日後政權和宗教勾結也有一大段時間深深影響教會的發展,他們只為自己的權力和利益,維護自己的尊嚴和驕傲,不容許任何挑戰,甚至不借代價剷除異己,流無辜人的血,耶穌怒目看破他們內心的陰險、醜陋和黑暗。

另外一方面,罪人中的罪魁主也憐愛他,不願一人沉淪,真心的為他們會遭受更嚴厲的審判和報應憂愁,他們親眼目睹咁大的神蹟仍然執迷不悟,反而心更加剛硬去商議如何除掉耶穌。

註:另一次耶穌發怒就是當門徒禁止小孩子進到耶穌面前來得到祝福 (可10:13-16)

留言

  1. 那個枯乾了一隻手的人,是有人刻意安排他在安息日在會堂出現,目的係要窺探耶穌會否在安息日治病,所以耶穌怒目而視嗰啲企圖想藉此控告耶穌的人
    耶穌的憤怒是因為他們的意圖不軌和立心不良,刻意安排一個陷阱給祂;當耶穌問他們安息日行善或行惡,救命或害命,哪一樣可以做?他們竟然默不作聲,其實他們心裏都覺得行善和救命是好的應該的,但只是拘泥於前人一成不變的教導,死守安息日任何工都不可作的誤解;因此憂愁他們作為律法的教導者卻仍是心硬以至於假冒為善虛有其表,為他們將來審判的下場感到憂傷

    回覆刪除
  2. 耶穌基督用憤怒的眼神代表了祂不滿那些人要試探神,因為試探神是一項大罪,是不可以饒恕的,所以耶穌就非常憤怒了。但祂又同時憂愁他們為何如此心硬,是因為耶穌來世上就是要拯救世人的,不是要治他們的罪,但偏偏他們不聽不信及不接受耶穌基督,所以就為此事憂愁。

    回覆刪除
  3. 他憤怒那些人,心裡明知道行善是好事(即便是安息日),寧願犧牲不醫治人也要狀告耶穌,就是心硬。憂愁因為覺得他們(短期)『沒得救』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