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眾人一口同音地推辭。頭一個說:『我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看。請你准我辭了。』又有一個說:『我買了五對牛,要去試一試。請你准我辭了。』又有一個說:『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路14:18-20) 眾人不參與宴席的理據合理嗎? 處理私人事務重要,還是參加筵席? 難道不能因突發的事情引致不能來,主人就因此大怒?

14.1 這是一頓“大”(mega)餐盛宴,最完美豐富又盛大的筵席:有最傑出的佳餚飲食、園藝、場地、音樂、藝人表演、招待服務,最高級的用料、餐具、擺設,並在最宏偉的大廳舉行,世上沒有一個慶典能與之相比。

這筵席所費不菲,但卻是免費出席的,人所能做的只是接受邀請當天依時出席就好了。

猶太人的婚禮是發兩次邀約。第一次告訴賓客婚禮的日期,請賓客事先預留時間;若有人那日有事不能參加,便及早告知主人。第二次是鄭重的邀請,告訴賓客具體的時間地點及程序等。 

主人先前第一次請了許多客人,這些客人都答應來赴宴席。及至宴席備妥,再打發人去請他們入席的時候,眾人卻是異口同聲地推脫拒絕。

這三個事先被邀請的人根本沒有表示抱歉不能出席或請求下次再給予機會,只是為自己找藉口。

第一個和第二個人的藉口想去看看已購入的地和試下已買來的十隻牛,既已買入,何來迫切性去看呢?這麼重大的投資,他們買之前已經看過許多次了。

第三個人剛娶妻,猶太人娶親有許多的禮節,需要漫長的預備過程,怎麼可能在接受別人宴席的邀請時還不知道自己要娶妻呢?

他亦大可攜眷出席筵席,但他比前兩個人更無禮,甚至連“請你准我辭了”也沒有說,根本不在乎自己會錯過甚麼,或是否還有機會再次赴宴。

他們錯過了與主人一同坐席同享愛筵的機會,最後選擇了另外事物,而不是天國筵席。

我們是否也有許多藉口推卻每天和主的約會:“我很忙”、“我沒時間”、“我有事未解決”和“我還在擔心某事”,還是漠不關心而又諸多藉口?這是主無法忍受的。

人可能知道宴席十分豐富,只是他們不想因此而付上出席時間的代價,以次要的代替重要的,終將與上主預備的豐盛擦身而過。人是要付代價,代價就是把次要的田地(资產)、牛(工作)、家庭(感情和關係)放在一邊次要的位置,首要是於天國筵席有份。

留言

  1. 這是個比喻主人邀請各人去參加宴席(即進入天國),但人們以私人理由如看地,看牛,娶妻等推辭了,代表了他們輕視天國的價值,所以主人(即天父)就大怒了。教導我們要重視天國的活動,要主動尋求神的國度,優先參與,而個人的事務實在不應該作為拒絕神邀請的藉口。

    回覆刪除
  2. 被邀請參加宴席的賓客一定是與主人家關係密切,或者受主人家重視的親友,所以若非不得已的重要事情而推卻不應邀,其實是輕視主人家不重視彼此的關係;當然如果有突發非要立即解決不可的事情或生病,相信主人是絕對理解的

    回覆刪除
  3. 其實那些被邀請的賓客,是否早就知道筵席的時間?還是不知道?如果不知道,突然要他們去,他們推托,那也無可厚非。但如果早就收到邀請,知道時間,這就不太尊重主人家了。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