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的反應對嗎?他的理由是否充分?大兒子是否真的比小兒子好?他的問題是什麼?父親又怎樣幫助他解決問題?(路15:28-30)

15.5 大兒子知道父親如此厚待回轉的小兒子,而非按他的劣德行為報應他,便非常生氣,拒絕參加慶祝弟弟回歸的party。

他生氣的原因:

(1)抱怨:
服事父親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父命,父親並沒有給他一隻山羊羔,叫他和朋友一同快樂。

(2)小兒子和娼妓吞盡了父的產業。

(3)他一回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

由此可見大兒子是“律法精神”,強調要有好行為才能得父親的賞賜,他心裏面也充滿著妒忌和比較,覺得小兒子得的多過他。

他的指控小兒子也不絕對正確,小兒子沒有吞盡父親的產業,他自己也同時分得應佔父親家產的一份(路15:12)

他和父親的關係只是“服事多年”僱工的關係,強調遵守父親的命令,自誇自己的行為,這也令他不能充分享受父親的愛和恩典。

大兒子很計較父親沒有給他一隻羊羔讓他和朋友一起快樂,但卻忘記了父親一切的都是他的,只是他的律法精神,令他不敢盡情去享用。

父親回應大兒子,第一句便是“兒啊”!強調他們的關係是父子的關係,係真兒子,大兒子應該有兒子的心,呼叫阿爸父,而非奴僕的心。

父親更強調小兒子離家出走,沒有父親的蔭庇、保護和同在,受盡苦頭和折磨,他已為他不當的的行為付出相當的代價,大兒子卻能夠常和父親同在,享受家庭的溫暖。

父親強調他的愛是沒有保留的,他一切所有的都是兒子們的。

父親最後強調小兒子是大兒子的弟兄,親如手足,所以因小兒子回家大家都當歡喜,因為他的弟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可以再次重拾父子親情和兄弟之情,關係正常化,實屬難能可貴。

其實大兒子也是浪子,一直不明白天父慈悲的心腸,不懂盡情地得享受父懷裏的愛,不敢大大張口求父親,終日把自己當作僱工,受著律法精神伽鎖捆綁,不能自由釋放活出兒子的心。

所以父親再次提醒他是至親的真兒子,父的一切都是他的,他最重要是享受父親的同在和親密的關係,並且"失而復得,死而復活",是難能可貴的。愛裡就有寬恕、接納、包容、安慰、鼓勵、幫助和分享。

留言

  1. 大兒子十分憤怒不肯進去一同慶賀,即使父親出去勸他,他竟然發晦氣說話認為父親偏心不公平待他
    大兒子的反應表面上似乎人之常情但實際上是缺乏同理心憐憫心和愛心,其實是妒忌和憤怒充斥了他的內心,同時他說服事父親那麼多年又聽他的話卻沒有得著這麼大的回報和獎賞,表明他咁多年來為父親的付出是期望回報似乎是一種買賣並非真心順服去服侍父親
    父親嘗試去開解他說大兒子一直與他一起其實父親的所有都已經是與他共享了,而不只是一隻肥羊或肥牛,並說明弟弟是失而復得死而復活就如死裏逃生實在是值得欣慰和歡喜快樂

    回覆刪除
  2. 大兒子的反應是正常的,理由也是充分的,他為父親做了大小事務也沒有得到什麼,又沒有被重視,反而小兒子背叛了父親之後可以再被接納及有盛宴歡迎,看似並不公平。其實大兒子的表現就是缺乏了包容的心和有嫉妒的心態,又不明白父親那種失而復得的喜悅。然而父親跟他解釋說自己擁有的一切都是他的,而小兒子現在已經是「失而復得」,如同「死而復生」一樣,實在是值得歡迎和喜悅的。

    回覆刪除
  3. 也不是對不對的問題。大兒子對小兒子的愛,顯然不及父親對小兒子的愛。他覺得自己一直在父親身邊,但父親不曾為他和朋友宰羊慶祝,覺得父親獨愛小兒子,沒有那麼愛他,所以不開心. 大兒子會這樣想也是人之常情吧?理由是否充分不是重點吧?他的問題是不明白/不體貼當父親的心情,不明白失而復得,父親喜悅之情。父親告訴他,自己所有東西都是他的(所以沒有為他和朋友宰羊,不代表不疼愛他的意思)。而是弟弟失而復得而歡喜快樂。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