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主說:「你們聽這不義之官所說的話。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我告訴你們,要快快地給他們伸冤了。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路18:6-8) 是否我們就死乞求神、常藉著禱告去煩擾他,神就迫於無奈地會幫助我們解決我們的問題?這比喻教訓我們什麼?為何主總結說:“人之來的時候,遇見有世上有信德的嗎?”
18.1 這比喻指出有權位的法官是一個很腐敗的官:他不理他人怎樣看他,毫無羞恥感,因他不尊重人,神對他一點作用都沒有,因為他不敬畏神,他只能被賄賂。
一個卑微弱勢無助的寡婦孤身去法庭,沒有人為她發聲,沒有男人的支持,沒有經濟勢力,無錢賄賂法官,卻堅持勇敢每天來見不義的官,直到她得到她想要的公義,她是不會停止上訪的。寡婦是最弱勢的群體之一,當時女人的地位和安全感是從男人而來的,未婚就靠父親,已婚靠丈夫,守寡靠兒子。
一個無懼、大男人的不義法官,竟然給一位沒權利的寡婦逼到角落了,讓這個法官終於做了正確的行為,不是因他醒悟到這是他的職責,或開始敬畏神,也不是因為羞恥心,只因寡婦的勇氣堅持,在看不見公義伸張的情況下,她沒灰心喪志。
結果不義的法官最後都為她伸張正義
,免得她"終日不斷攪擾",比喻的重點不是『要我們跟神死纏爛打,直到祂答應我們,找其他人一起糾纏神』,記住經文的背景,耶穌在教導祂的再來,當我們等候的時候,面對不公義,我們會灰心失望。"那些日子將要來到,你們渴望看見人子時代的開始,卻看不到"(路17:22),然後我們就灰心了。所以耶穌說:『你們聽聽這不義的法官所說的話。』”神所揀選的人日夜呼喊他,難道他會延遲不給他們討回公道嗎?我告訴你們:要快快地給他們伸冤了。"
如果不義的法官最後都伸張正義,何況偉大公義信實的神豈不會這樣做嗎?神永遠都會守住祂的應許。祂會矯正一切錯誤。
耶穌說了這個比喻後,下一章祂去到耶路撒冷,一星期內面對不公義的十字架,但在福音的奧秘裡,永恆的公義就成就了,罪人能夠和神和好,展望那不震動的天國早日降臨,除去世上一切不公不義。
"人子來到的時候,他遇見地上有信德的嗎?"原文是"會否在地上找到那個信心(THE Faith)"?
我是否真的相信,並且好像寡婦一樣熱切祈禱?藉著禱告進入神的心,我們會更加追求社會的公義;當我們更加熱切追求社會的公義,我們就更體會到禱告的需要。
“延遲不給”可譯為“忍耐”,祂在忍耐這個世界。“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卻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當我們忍耐、等候耶穌回來時,耶穌也跟我們一起忍耐,我們嘆息期待神的國,聖靈也跟我們一起嘆息(羅8:26),祂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難道祂會延遲不給他們討回公道嗎?“忍了多時”就是把憤怒放在一邊,慢慢地動怒.
祂會在地上找到鍥而不捨的信心嗎?我們知道神是個完美的公義的審判者,聆聽我們日夜向祂的呼求,因為祂是充滿憐憫的法官,當我們向祂呼求的時候,祂也放下對我們的憤怒。當人子再來的時候,祂會找到像寡婦的信心嗎?不會離棄,不會放棄。
一個活著的信心是不斷祈求,不是對神死纏爛打,而是因為信心就是這樣的,信心是不斷呼求神做只有神才能做的事,信心是我們知道我們無法自己幫助自己,是等待神會終於完成祂要做的,當我們停止祈禱,就代表我們停止相信,因為我們覺得祈禱沒有用,認為神不在乎公義,沒有盼望。當我們停止祈禱,意思是我們向不公義的勢力投降。
我們有權利和職責為我們和世界祈禱,期待公義伸張,如果我們不是,我們的沉默就代表我們放棄了這個世界, 信心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信心是放在沒看到和還沒來到的。
這比喻以禱告作為開始,卻以信心結束,我們真正的信心讓我們堅持不放棄祈禱,才能跟神有個活潑的關係。活潑的信心是堅持向永活的神祈求,尤其是當我們看不到出路時。真正的信心讓我們不放棄祈禱。在禱告上堅持,堅持向活著的神祈求,尤其是當我們看不到答案的時候。
總結:人子來到的時候,會看到門徒沒有放棄信心,反而繼續熱切地為神的國和君王再來祈禱嗎?
過往看路加福音,沒注意到這一段。現在看到,以後都要記住 - 重點是第一節:應當堅持禱告,不可喪志。然後神總有一日會聽到。
回覆刪除這段經文提到不義的人最後不勝其煩,由於為上帝揀選的人伸冤。更何況耶穌(人子)。問題是,世上有否這麼有信德的人呢?
(不是神會迫於無奈,而是要堅持禱告,不可喪志,那麼就算不義的人,最後也會替他們伸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