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耶穌接過杯來,祝謝了,說:「你們拿這個,大家分着喝。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等神的國來到。」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22:17-20) 為何逾越節的晚餐是祝謝“杯”, 之後再在祝謝“餅”, 而飯後也再拿起“杯”分給門徒飲, 而我們現在的聖餐,先祝謝“餅”,之後再祝謝“杯”, 為何次序不同? 並且上述記載逾越節的晚餐有兩次祝謝“杯”,為何與今天我們遵守的聖餐不同?

22.1 傳統逾越節筵席做法:

按猶太人逾越節的傳統,桌子上會有一布袋,內置三塊無酵餅。一家之主會從第二塊無酵餅擘取一部分,把它包妥另外收藏,然後讓孩子們找出來。誰找到這「隱藏的無酵餅」便會有獎品,傳統並沒有解釋這習俗的由來,有的說三塊無酵餅代表亞伯拉罕、以撒及雅各;有的說代表祭司、利未支派及以色列。早期猶太信徒對他們來說,三塊無酵餅代表聖父、聖子、聖靈。而中間那塊無酵餅被擘開及收起來,正代表聖子的死及被埋葬。誰找到聖子的就贏取獎品。

在逾越節的家宴上,猶太人還要喝四杯酒 (參出6:6~7):

所喝的每一杯酒,都為記念以上主所承諾的救贖行動。

第一杯:分別為聖之杯
主拯救以色列民脫離埃及為奴身份。

第二杯:審判之杯
主從埃及人之轄制中拯救以色列民。

第三杯:救贖之杯
主救贖以色列民。

第四杯:讚美之杯
主以以色列民為祂的子民,並要作他們的神。

耶穌在逾越節筵席上如常喝了頭兩杯酒 ,在喝第三杯,祂說:「這是我的血」,但祂並沒有喝第四杯,祂應許當我們回到天家,可以完美地敬拜神時,再與我們同喝新的。那時這應許便完全兌現:“主以以色列民為祂的子民,並要作他們的神。”

留言

  1. 第一次是離別前的碰杯,耶穌和門徒一起過節。第二次才是告訴門徒,餅是他的身體,酒是血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