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只是我告訴你們這聽道的人,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有人奪你的外衣,連裏衣也由他拿去。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路 6:27-30,35-36) 你真心善待仇敵对他好、為他祝福和禱告、愛他, 他真的領情嗎?還是只會變本加勵地欺壓我們?視我們軟弱不敢反抗? 甚至是呵言奉承他們?如何才是實踐愛仇敌之道?

6.4 “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人一般不可能對仇敵有任何的愛心,只會經常牢記著所受的傷害,無法拋棄恩怨情仇,然而,主耶穌盼望門徒倚靠神作美好的見證。

以祝福還咒詛,以禱告還凌辱。門徒因為跟從了耶穌,便要學主的樣式。

「愛仇敵」比「愛鄰舍」更高層次。
仇敵是誰呢?就是上文說到的「恨你們的、咒詛你們的、凌辱你們的、打你的臉的、奪你外衣的」,耶穌說要「愛他、待他好、為他祝福、為他禱告、那邊的臉也由他打、連裡衣也由他拿去」。

許多人以為是怯懦、鼓勵暴行、違反人性,甚至失去自我防衛的能力。

打耳光是公開的傷害、侮辱。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表示不被對方暴力、侮辱打倒,勇敢站在真理上,有能力,迎接對方進一步的傷害、侮辱
連裡衣也由他拿去。這不是容忍罪惡,而是決心不陷入激動的情緒,以暴制暴。耶穌釘十架,任人奪去他的外衣,為他的裡衣抽籤,毫無咒罵、苦毒。

「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 詩37: 7-8)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羅12: 21)

「以善勝惡」就是我們「愛仇敵」的關鍵!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

面對「仇敵」,人容易會「論斷、定罪」,耶穌卻要求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

「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以祝福代替咒詛,擋住不義之舉的攻擊,也保護自己不會因此落入以惡報惡之中。

「以善勝惡」就是終止惡的循環,開始善的循環。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求主賜力量,讓我們一步一步地學會愛仇敌。先從不憎恨、不報復開始,慢慢地學會原諒他們,同情他們,直至包容他們,愛他們。

如此也是於我們有益處。不經過原諒與寬恕,傷痛就無法撫平。主是和平之君,犧牲自己為世界帶來和解,我們是主的門徒,便應願效法主!無論多難,求主與我們同行,跨出原諒與寬恕的第一步。

你仇敵跌倒,你不要歡喜。他傾倒,你心不要快樂。恐怕耶和華看見就不喜悅,將怒氣從仇敵身上轉過來 (箴4:17-18)

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羅12:20-21)

這位神,就是那為我伸冤,使眾民服在我以下的。你救我脫離仇敵。又把我舉起,高過那些起來攻擊我的。你救我脫離強暴的人。(詩18:46-49)

留言

  1. 重點不是仇敵有否領情,而是天國在心中,讓神的國降臨人間。

    回覆刪除
  2. 愛仇敵確實是一個很艱難的功課,耶穌給我們的教導就更加難,一般而言,我們會與仇絕交,不相往來,如果考慮要跟他和好,真的沒什麼大可能,所以耶穌要我們愛仇敵呢一項是要我們以超乎一般人的態度去實行,同時必定要是一種真誠發自内心的行為,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相信愛仇敵的態度是可以學習的,首先培養內心慈悲和寬恕的心態,然後去尋求真正的和解的方法,嘗試改變對待的方式,如表現友善和好,免除敵對態度等,最後要求神幫助,賜下恩典和慈愛,令到仇敵融化為止。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