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馬可福音記載耶穌是在「巳初」(上午九時 )被釘十字架的(可15:25) ,而約翰福音節卻說在「午正」的時候(中午十二時)(約19:14-16)耶穌還在彼拉多面前。為何時間上似有矛盾?

19.3 耶穌時代的人,沒有時鐘來準確計時,一般人對時間的記錄都是較為粗略的。約翰在「午正」之前加上「約」字,表明那只是一個「約數」。因此是接近午正的意思,而馬可說在「巳初」(上午九時),應該是指從「巳初」開始的那段時間(即上午九時至十二時之間)。

因此可以推斷說:約翰記述在中午之前,耶穌在彼拉多面前受審,然後被拉出去釘十字架;而馬可說在上午九時之後,在接近中午的時分,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兩位福音書作者從不同角度切入,所記載的時間基本上是可以沒有矛盾的。

留言

  1. 不是同一天吧?審判是一天,釘十字架是翌日(記得耶穌要自己搬十字架行苦路)

    回覆刪除
  2. 好有可能是約翰和馬可分別採用兩個不同的時間計算法,約翰是用羅馬式計算,即係從午夜起開始計算為一天的開始,直至第二天的午夜,與現今的計算方法一樣。馬可是用猶太人的計算法,即係從黃昏到第二天的黃昏計算為一天,若是以此計算,約翰的「午正」就是早上六時,耶稣約莫在這時候受最後審訉,後被判決,再被拉出去釘十字架,馬可的記述釘十字架時間是在九時後發生,因此跟約翰記述的時間是相若。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另一種解釋,不過彼拉多不太可能早上6am宣判耶穌死罪,因為耶穌昨日深夜飯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後被捕,要經歷五次審訊(亞那、亞該法、彼拉多、希律、最後回彼拉多那裡鞭打、戲弄後便正式定死罪),彼拉多初次升堂審問耶穌便可能要早上4-5am .希律王也不大可能早上約5am 審問耶穌,彼得是在耶穌於大祭司受審剛完了,共三次不認主,那時雞便叫了二次,約5am.所以我認為猶太人不可能一早天未亮便叫聲彼拉多,彼拉多也不會約5am送耶穌到希律王那裡。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