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和你同去。」他們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並沒有打着甚麼。(約21:3) 為什麼彼得重操故業去打魚去?

21.1 這次是主第三次向門道顯現,在加利利海邊,先前兩次顯然是在耶路撒冷。自首兩次顯現,已相隔了一段日子主都沒有再顯現,只是約定門徒在加利利山相見。

彼得不能安靜白白等候,無所事事,因為他是行動型的人;另外耶穌不在身邊,他們要解決謀生的問題,所以彼得表示“我打魚去了”,重操故業。

耶穌呼召他的時候,要他得人如得魚一樣,不再作打魚的,彼得卻似乎已忘記了主的當初呼召。

”除了生計外,彼得也可能覺得自己太大失敗,三次不認主,根本配不起主,也沒有能力跟得上,主的要求太高了,他辦不到。

如今他返回本鄉,可能已心灰意冷,對自己信心全失,信心跌到最低點,不敢去想主還會用他去得人魚得魚,他只想回到安舒區,做自己最擅長的本行-- 打魚了。

彼得感到與主有隔膜,不能再像以前坦然親近,倍感軟弱、無助和不配。面對生活的艱苦、各種難處,又不知其他門徒如何看他不認主的失敗,那時彼得的心情是很苦的,也有實際的生活問題,不打魚怎樣度日呢?然而,我們的主是知道的,也顧念體恤到他們的需要。當他們整夜勞力,一無所有時,主主動向他們顯現,也沒有責怪他們的軟弱和重操故業,只是溫柔地關心他們實際的需要。

留言

  1. 因為耶穌被捉拿之被殺之後,就沒有跟無我門徒走在一起,各自四散,又沒有了核心人物帶領,而為了生活,所以彼得唯有重操故業去打魚謀生。又或者他們想要團結一起,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繫和關係,好去思考各人的前途方向及未來使命。

    回覆刪除
  2. 耶穌死後羅馬政府對門徒仍然嚴厲打壓,猶太人又嚴禁他們繼續傳耶穌的福音,再加上彼得在耶穌被捕後三次不認主,令到彼得內疚自責,無法面對自己和其他門徒,以致意志消沉,覺得自己不配再作耶穌門徒;基於各方面嘅不利狀況,彼得唯有重操故業

    回覆刪除
  3. 你不問,我倒沒注意到彼得重操故業。耶穌被釘十字架,門徒四散,彼得沒了老師,自然就重操故業?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