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耶穌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他從前變水為酒的地方。有一個大臣,他的兒子在迦百農患病。 ……那大臣說:「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 耶穌對他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 (約 4:46,49-50) 迦拿和迦農距離多遠,行程需多少時間?耶穌為什麼拒絕那人的要求,不和他下去迦百農?反而要求那人回去,那人信心的難度是什麼?

迦拿距離迦百農約30-40公里,以一般平路行速計每小時行3公里,都要10小時以上才到達,何況還要有水平高低接攀升和下降,路程至少需要一天的行程,這可以從大臣見完耶穌趕路回到家時,得知兒子在昨天下午一點已經好了可證。

大臣的兒子病重,幾乎快要死,大臣有錢、地位和權勢,但一切醫藥無效,他聽聞耶穌由猶大回到迦拿,他要作一個決定,留下來陪伴心愛的兒子直到最後,還是要花兩天來回的時間去找耶穌一同返回迦有農去幫忙,但兒子可能隨時會死。

大臣心存一絲的盼望,最後決定付上極大的代價,跑去找耶穌。耶穌讓他回去,他就回去了。他這個信心非常重要,他長途跋涉辛苦趕來,本來應該抓住耶穌不放,但只憑耶穌的一句話,他就以信心的行動回應,離開耶穌回去了(空手而歸?)。

試想這麼一趟辛苦的路程,一個心急如焚的父親親自來訪,詎料耶穌只一句話便叫他回去?卻沒有一同前往!當時也沒有先例可隔空醫治,換成任何人恐怕都難以接受。大臣若非出於信心,真的很難順服。

耶穌拒絕大臣的要求,就是要提升他的信心,不要建築在眼見的事物身上,而是單單依據神的話和應許。

耶穌就對他說:「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 (約 4:48)

耶穌在世尋找的,就是尚未看見,但仍然堅定相信的人。

留言

  1. 64-80公里,4天徒步的行程。那人要信耶穌不是敷愆,而是真的治好了他的兒子,甘心樂意地回家見病癒的兒子。
    耶穌對求他的人說: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然後那人就求耶穌不要等到孩子死了(才行神蹟奇事)。所以耶穌對他說你兒子活了,那個人信了,覺得不需要等到耶穌去到。這是耶穌第二個神蹟。

    回覆刪除
  2. 迦拿和迦百農相距約莫30公里,估計步行需要數個小時(約6-8個小時)耶穌拒絕那人的要求是因為要考驗一下他的信心,睇下他是否真的相信耶穌,即使他不能即時看到神蹟。另外,耶穌要再強調信仰的重要性,不是單單相信神蹟的行為,而是相信耶穌的話語,那人在回程中便受到極大的考驗,那個難度是信心的考驗,亦取決於他相信耶穌的話,及有信心相信耶穌有治病的權柄,所以最終可以見證到他兒子的病得醫治。

    回覆刪除
  3. 迦百農距離加利利的迦拿差不多60里路,步行大約七八個小時
    耶穌是要考驗他的信心有多大和他對兒子的愛有幾深;是要看耶穌行神蹟,還是真的相信主耶穌的神能和權柄
    大臣之信的考驗是若他回去見孩子真的死了,就會後悔錯過兒子得救的時機,想追究埋怨亦無補於事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