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做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 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着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 (徒 15:38-39) 保羅與巴拿巴分開事奉,到底是誰錯?你支持保羅的決定,還是巴拿巴的決定?為何如此揀選?

保羅反對的理由: 馬可首次的表現太差。

傳道生涯就是拋頭顱灑熱血的事業,團隊成員必須是基督的精兵!保羅一來覺得作為「幫手」的馬可之前「幫倒忙」,在傳道旅程中途退去,影響軍心,保羅可能對年青馬可的本質有所保留,馬可是富家子弟,可能比較嬌生慣養、捱不了苦。馬可性格可能比較軟弱,怕事逃跑,早有前科,《馬可福音》中在客西馬尼園逃走的「少年人」,就是馬可本人。(可14:50-52)

保羅看到馬可的過往,而不確定他的未來。

巴拿巴的理由:是要給年輕的馬可機會—誰都會犯錯誤!當年因巴拿巴的寬厚和信任,保羅才有“重新作人”的機會。

外號「勸慰子」 的巴拿巴,以犧牲的心變賣一切去造就教會,懷著愛心把令人聞風喪膽卻剛受洗的掃羅(保羅)領到使徒面前,又「大有信心」地去大數找掃羅(保羅)一起到安提亞宣揚福音。他為了造就人而犧牲自己,選擇信任隊友,樂於給人「翻身機會」(second chance),接納表弟馬可未臻成熟,所以有不少過失;甚至作爲「幫手」在第一次傳道旅程中「走佬」離隊。

巴拿巴卻仍相信馬可是滿有屬靈潛質與熱誠的,終會成大器,他雖然看到馬可的過往,更看到他的未來。

「二人起了爭論」,原文是極大的磨擦(sharp disagreement)
誰對、誰錯,聖經沒有斷案。

合作多年的同工,竟爭吵到“彼此分開”:

1) 不管多屬靈的人,仍會因意見不同而爭吵。
2) 爭吵的原因,往往與真理無關,而是由於人的性格和處事方法不同
3) 遇到實在無法調和的爭端,分開也是可以的。
4)「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儘管是爭吵後的事工,仍然需要基督身體(就是教會)的印證和差派。
5)分道揚鑣:一個宣教團隊變為兩個宣教團隊

保羅在各處傳道、建立了教會
馬可:跟巴拿巴到他的家鄉塞浦路斯(居比路),之後跟隨了彼得,被彼得稱為兒子。從彼得聽來的耶穌事跡,寫成了第一本福音書《馬可福音》,後來更開展了北非及埃及等外邦的傳道工作,最後在埃及殉道而死。

如果當初馬可跟著保羅,大概就沒有馬可福音的產生了。

之後保羅仍舊以巴拿巴和馬可為“主裡親愛的同工”。他提到他跟巴拿巴一起工作(林前9:6);“與我同工的馬可”(門1:24);要歌羅西教會款待“巴拿巴的表弟馬可”(西4:10)。保羅年老時也要見馬可,“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提後4:11)。從當初的半路離隊,到“在傳道的事上有益處”,馬可已經成熟了。

如果不能同工,至少不要“同攻”(互相攻擊),就算有分歧,我們不要彼此仇視,不可留嫌隙,老死不相往來。

基督徒各持己見,是否不對?彼此的想法和看法截然不同,還能合一嗎?分道揚鑣,有時是可以接受,最重要大家都是敬畏主,朝著同一個目標進發,事工便遍地開花、百花齊放,正如耶穌說:不敌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

這對「傳道拍檔」選擇了agree to disagree「同意彼此意見不同」,分道揚鑣,展開各自的傳道之旅,雖「同道而不同路」,仍可合一,而各自發展,卻不分裂。

意見和路線雖不同,但信念與心志一致,未必一定有對錯。可能保羅與巴拿巴都沒有錯,或也可能他們都有錯失和各自的盲點,正如約瑟說:神的意思原是好的。

留言

  1. 其實沒有誰對誰錯吧~ 可以選擇,各自有同伴去不同地方傳福音,未嘗不可。為何不可以分開事奉?神沒有要求綑綁他們在一起。反正各自去傳福音,他們都為神所用就好。

    回覆刪除
  2. 保羅與巴拿巴分開事奉,中間是沒有對錯的,可能只是彼此性格及處事作風有所不同而已,其實最緊要都係要大家都是出於真心真意去事奉神,就算分開都係事奉不同的事工或崗位,應該都會有不同的果效。雖然分開事奉是有機會會減弱事奉的成果,但係只要合乎神的心意,有聖靈的帶領就可以啦,自然就會有神的計劃在其中。保羅與巴拿巴分開事奉的決定好可能係相方妥協達成的,一來保羅本身對馬可的工在態度有所不滿,他曾經有離開團隊的前科,是有機會會影響團隊的工作進度。二來馬可的性格都可能有些少缺點,未必能夠即時配合保羅宣教旅程的進度。再者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加上巴拿巴有是一個寬厚的人,他也曾接受保羅早期曾經逼迫基督徒的過失,並且更引薦他加入教會,所以巴拿巴都會同樣哋接受馬可,給他機會去為神事奉,不惜和保羅分開地方宣教,其實裏面應該係有神的安排,好去達到不同的福音果效。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