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司提反殉道前最後的講道, 有什麼特徵和論點?
彼得講道引用舊約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並強調耶穌爾復活了,得罪了祭司和不信復活的撒都該人(法利賽人的拉比迦馬列那時的立場是由得使徒),而司提反講道把以色列整個歷史(從亞伯拉罕直到耶穌基督)來辯證以色列的歷史是神的作為,得罪了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其後掃羅來也積極參與逼迫門徒):
(1) 以色列人總是拒絕神所差派的先知,眼前的宗教領袖也做了同樣的事,拒絕了彌賽亞,延續其祖先悖逆神。
當神興起約瑟時,他的弟兄拒絕他。當神用摩西的時候,他的同胞拒絕他,神興起眾先知,以色列人也拒絕。證明以色列人硬著頸項,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常對抗聖靈。
(2) 早在有聖殿之前,人就敬拜神,因為神並不局限住在聖殿
敬拜神不受時空限制,是普世的、是屬靈的;神呼召亞伯拉罕非在聖地,而是在充滿偶像的吾珥,後來到了哈蘭, 再到聖地,神仍然與他同在。雅各把以色列人帶到埃及、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神仍然一直在不同的地方與他們同在。
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4:23)
主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裏是我安息的地方呢?這一切不都是我手所造的麼?(徒7:49-50)
因此敬拜神不一定要在聖地和聖殿。
(3) 敬拜神不是單靠聖殿和肉身的割禮;神要的不是表面的,而是內心的(心和耳的割禮);如果外表虔誠敬拜神,內心卻遠離神,這絕非神所喜悅的。
(4) 亞伯拉罕要相信神還沒有實現的應許,用信心來看神的作為,希望以色列人也同樣效法
(5) 信仰的重點乃是神自己,神的旨意和引領, 而不局限在特定的地點得到神的祝福。
1. 強調神選擇了以色列人作祂的子民,回顧了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所得到的恩典和他們的經歷。
回覆刪除2. 批判以色列人反叛,不接受及歡迎先知,甚至殺害他們,即代表以色列人拒絕了神的指引和啟示。
3. 強調耶穌基督是應許中的彌賽亞,祂是世人的救主,但以色列人卻拒絕相信祂,還把祂釘死在十架之上,亦即係拒絕了神的救恩。
4. 提到摩洛的帳幕和理番神的星時,說神的聖所不一定是會幕或在聖殿,是在那些心淨手潔又敬畏神的人的生命中,因為一切世人萬物都是神所造的。
5. 司提反的殉道特顯了他堅定的信仰,在結束他講道的時候,他就看見天開了,及耶穌站在神的右邊。使徒行傳(7:56)「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
總結:他的講道突顯了神的恩典,以色列人的歷史及反叛,耶穌基督的地位,及他在對殉道的堅定信仰。
詳細說明猶太人的歷史,上帝的promise,以及如何恩待猶太人並且拯救。而猶太人如何反叛不聽神的話,拜其他偶像。同時也說明耶穌就是摩西說的那位拯救猶太人的救世主。指出那時的猶太人如何叛逆上帝,類似祖先。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