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這樣,我們可說甚麼呢?那本來不追求義的外邦人反得了義,就是因信而得的義。(羅9:30) 外邦人不追求義,反而結果得了義,反之猶太人如何努力追求義,反而更得不到義,這是否鼓勵人不去追求嗎?
猶太人追求義並沒有錯,但他們只有熱心,沒有知識,追求的道路完全錯了,想靠守律法自義,以忽略仰望神的憐憫和恩典,單靠自己的努力,並愛追求人的榮耀,以自己為神的選民而驕傲,鄙視外邦人。自我中心就是罪的本質,完全忽略了謙卑,不承認自己的缺失軟弱和不足,不去尋求神的憐憫和恩典,反而已自己勝人一籌,以致不能謙卑地去求神憐憫他們這個罪人,覺得不需要接受神白白的救恩。
外邦人從前沒有追求義,反而因自己敗壞的生命而知罪,覺得需要神的憐憫,也認識到只要憑信去接受便可享神白白的救恩和從神而來的義.
外邦人是名副其實的浪子(小兒子),反而懂得懺悔回歸天父的家,深感自己不配,而猶太人則是大兒子,從始至終都覺得自己比人好、比人義,可靠自己的行為和貢獻應該得到更多父家的祝福,其實就是那個最遠離、最不明白天父的心之人。
這裏的義是指神的律法,外邦人從來都不在律法之下,但他們因著信主耶穌知道何謂義,並遵照所聽的道而行出善來,就因信稱義了;但猶太人他們是在律法之下,卻一心以為自己行為上遵守律法就能夠稱義,其實是錯誤的觀念,他們要從心底裏敬畏神愛神,他們發自內心去守神的律法,從心裏跟隨神就才能得以稱為義
回覆刪除因為猶太人以為可以憑着收律法稱義,卻不知道要信並接受耶穌基督為我們而死,以及聽從他的教導。既然「因信稱義」,當時的猶太人不信耶穌,以為可以憑著守律法稱義和得救,自然未能成為義人。這不是鼓勵人不去追求義,而是鼓勵人不要自以為憑好行為就能得救,而是要信耶穌基督並跟從他的教導和悔改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