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凡女人禱告或是講道,若不蒙着頭,就羞辱自己的頭,因為這就如同剃了頭髮一樣。 (林前 11:5 ) 為何現今大部分教會姊妹禱告或是講道不用蒙頭?

保羅吩咐婦女蒙頭,是有當時的背景及文化。

  A. 相當嚴厲責備。
如果這是他們向來沒有的習慣,是保羅新的吩咐,剛剛教他們遵守,便不會用嚴厲的話來吩咐信徒做一件新事。

  B. 沒有教導婦女怎樣蒙頭。如果不是當時人人已經慣行的習慣,保羅必會清楚教他們怎樣蒙頭。

  C. 使徒保羅說:“女人若不蒙頭,就該剪了頭髮;女人若以剪髮剃髮為羞愧,就該蒙着頭。”保羅完全不用解釋,為甚麼女人若不蒙頭就該剪髮,他是用一種“理所當然”的口吻來說的,可見當時人的觀念以為,不蒙頭和剪髮同樣是可恥的事。按當時懲罰淫婦的方法之一,就是把她的頭髮剪掉或剃掉。使徒保羅把不蒙頭和剪髮相提並論,而不用解釋為甚麼,就是因為這是當時大家接受的觀念,用不着解釋。可見蒙頭與長髮都有當時背景。

  D. “你們自己審察,女人禱告神,不蒙着頭,是合宜的麼?你們的本性不也指示你們,男人若有長頭髮,便是他的羞辱麼?”(11:13-14)

保羅要他們自己審察,就是根據他們是非的觀念,判定女人究竟可否不蒙頭。這表示他們早就有了女人應該蒙頭的觀念。假如保羅現在用同樣的話叫我們自己審察,不蒙着頭是否合宜,我們根本不會覺得有甚麼不合宜,因為我們根本沒有這種社會習慣。

“你們的本性不也指示你們…”所謂“本性”,就是因傳統的習慣所產生的一種“當然”的觀念。例如叫中國人互相親嘴問安,我們覺得很不合宜,但西方人卻看作很自然。

因此社會習慣會造成的一種是非觀念。保羅是根據已有的習慣所形成的是非觀念,來說明婦人順服丈夫,教會順服基督的真理。

聖經是否會利用時代性、地方性的習慣,來解明一種永恆真理。如果女人蒙頭只是時代性、地方性的習慣,使徒會用這類習慣來表明歷代不變、關乎全教會的真理嗎?

聖經確實有用僅限於當時的習慣,來表明普遍性的真理。就用主耶穌替門徒洗腳來說,那實在是猶太人的一種習慣和現實生活所需,耶穌用來表明信徒彼此相處,互相服侍的真理。

“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约13:14-15)。主是叫我們“照樣”去替別人洗腳嗎?不,是叫我們互相勸勉、走天路不沾腳污。主只取洗腳的象徵意義、祂所要教訓門徒的,不是洗腳,而是洗腳所象徵的意義。

“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
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
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

以上的“洗”和“乾淨”,明顯都是按靈意的用法,把“洗”用作象徵的教訓,表明信徒應該彼此相愛、彼此服侍、彼此勸勉。相愛、服侍、勸勉、都是超時代性的,是任何時代的教會應該聽從的。

這樣看來,保羅用當時人已有的蒙頭習俗,來講論女人順服男人,教會順服基督的真理,而現今社會因為關於蒙頭的文化和概念已大大轉變、所以婦女並不要一定在聚會中蒙頭,但其中所表明的真理卻是永恆不變的。

留言

  1. 在當時的社會,那些出家的女人,即無男人的尼姑才會剃了頭髮。而妓女或是被丈夫懷疑有淫行不貞潔的女人才會不蒙頭,所以不蒙頭就代表了是妓女的標誌,總之在當時的社會氣氛之下,如果女人不蒙頭就是等於無男人和羞辱男人的意思。時至今日,社會文化和歷史發展都有好大的變化,隨著社會主張男女平等,好多基督教教會中,有很多女性都有份參加了教會禱告和教會的事工,都已經是無規定必須要去蒙頭,代表著女性參與教會事務已經是著重平等看待及工作能力,不再拘泥於這些舊有的文化背景和看法,識合於當今世代的做法。

    回覆刪除
  2. 女人要蒙頭幾多、男人是女人的頭,都不是耶穌說的,是保羅說的。
    整件事令人難以接受 - 如果保羅那麼遵行當時的文化習俗,那麼他應該接受割禮,而不是日夜叫囂不應行割禮。他叫囂,因為耶穌說救恩也給了外邦人。然後他加以說明為何外邦人不必行割禮也可以領受福音。
    耶穌沒有說女人要聽從男人,也沒有說男人是女人的頭,這是保羅說的。沒有説服力。(因為他不是演繹/elaborate 耶穌的教導)
    不能保羅喜歡就說不應跟習俗,大家要放棄。喜歡就說某些習俗要跟從,而且不是耶穌要求他做的。(耶穌只是叫他不要逼迫基督徒,並且去外邦為耶穌作見證)。這些教導只是代表保羅說的,是保羅的意見,不見得是耶穌的教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明白你作為現代女性對保羅要求女人蒙頭的理由有如此的反應、但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話、並不是把保羅的話和耶穌的話分開、既然歷代教會把保羅在此說的話歸入神聖啟示的正典、必定有一定的理據和道理、這麼多的先聖、早期的教父、大公會議、共同認證神藉著聖靈所默示的說話、能分辨把一些偽經和次經典分開、避免異端邪說滲入、我們現代人不明白是因為不是那時代的人、也忽略了時代的背景、詳細請看看答案解釋

      "The Bible is not written to us, but for us"

      聖經的對象不是寫給我們、但是是為我們而寫的


      聖經最主要的受信者是當時代的人、也要以當時代的人能明白的形式和他們說話、解決他們面對的問題、而解決問題背後的精神給理念、則不受時代、地域、文化影響、於今天仍然適用

      如果你明白這句說話、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反應

      所以讀聖經必須明白時代背景和為何作者當時如此寫去處理問題才能懂得欣賞聖靈默示的智慧
      你要記住當時代文化的塑造、婦女在社會和家庭地位的權益、並不是保羅塑造、而哥林多面對的問題就是聚會混亂有人不按理守聖餐、聚會有人說方言而沒有人翻出來、分門結黨、貧富懸殊、有些婦女不蒙頭、按當時世俗的標準令人誤會她們是不正經的女性(當時哥林多極多的妓女、道德情慾風氣敗壞、在寺廟中也充滿了所謂的女祭司其實就是妓女)、保羅就要針對這些社會上傷風敗理的問題、不容這等風氣在教會蔓延、所以在哥林多前書11章提出的精意就是要回到神創造起初的秩序(男女平等男男也不是無女、女也不是無男、但在神的創造中有大家不同的崗位、特別指到在家庭夫妻不同的崗位、互相配搭、各盡其職、為什麼女的(妻子)一定要順服男丈夫?要注意保羅強調信服一定是先信服神(造物主)、所以男人也不可越過基督的教訓要求女人信服、女人順服男人是因為要回應神創造時的命定、就是女人要成為男人的幫助和配偶、成為男人的榮耀(使男人引以為傲、也能顯出男人在創造中應承擔的責任和角色、毫無地位卑賤的角色、而是一起分享榮耀)、另外保羅特別提出基督的榜樣、他本有神的形象和樣式、卻不以神同等為強奪、反甘心順服天父的差派、甘心卑微、完成神的使命、若果男人和女人一同在家庭爭權、彼此不順服、這個家庭也遲早倒塌. 世間去多驕傲霸權甚至去到商界和世界爭霸戰、就是因為沒有愛沒有真理彼此不順服要爭做一哥、保羅就用哥林多前書11章女人在神創造命定的角色、藉著當代文化的要求(女性在公眾場所蒙頭)和甘心順服、給世人和天使作見證、基督也是甘心順服、以致神把祂升為至高、在永世中不是爭權奪利的人為大、為至高、而是信而順服神安排的人、忠心做好自己的本分

      刪除
    2. 可能你誤解了作為“頭”的意義和責任、只著重作為頭的權利、男人作為頭並不容易、多給誰向誰多取、男人要交的帳和應盡的責任是很大的!這裏男人和女人不是專指社會上的男人、女人、而是特別是家庭中的男人女人和教會聚會崇拜中的男人女人之角色、因為當時女人是很小受教育的、所以許多時難以承擔領導的角色、難以被男人接受、特別是未信的男人、所以保羅強調女人要成為男人的榮耀成為男人的幫助(這是神創造起初的原意)、也已基督順服神的例子、以神為頭就能作眾人的頭、得著至高的榮耀

      刪除
    3. 作為頭男人要為愛女人、為女人捨命、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命、作頭真的不易、在神的命定中是要以愛和真理(順服神不信服人)作頭、甚至犧牲自己的性命、只為對方的益處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