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你們中間有彼此相爭的事,怎敢在不義的人面前求審,不在聖徒面前求審呢? (林前 6:1) 基督徒可否透過世間的法庭起訴另一基督徒?無論是刑事或民事事件?

哥林多教會不但不彼此相愛,反而相爭到一個地步,告到外邦人那裏去,請不信主的人來審判。肢體相告已經不對,還告到外人面前更加不對。

訴訟可能因商業財務、分家產、離婚及撫養權、人權歧視,職場性騷擾、誹謗.....引來爭鬧,

但保羅責備的是提告法庭之原因竟是為著“欺壓人,虧負人”,賺到盡、專注保護自己的權益而妄顧他人的需要,況且所欺壓所虧負的就是弟兄(作在小子身上,就是作在主身上)。

下文6:9-10 隨即指出不要成為不義的人(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作孌童的,親男色的,偷竊的,貪婪的,醉酒的,辱罵的,勒索的),否則不能承受神的國嗎?許多時法庭糾紛就是因為上述的不義:貪婪、不誠實、偷取他人的東西(如版權、R&D)、混亂感情情慾生活、....所以如雙方肯接受教會的監督、長老、牧者調停和解,便省回許多訴訟費用、時間及精力,也不公開地失去教會的見證(教會是講愛和真理、付出和犧牲、祝福他人及寬恕的地方) 聖徒當中也應該有智慧和能力去處理教會內部的紛爭,因為信徒有一日要審判世界和天使。教會成熟有智慧的人可以根據聖經的原則:彼此相愛、和睦,彼此饒恕,不可虧負人(公平原則)…去處理,儘量讓雙方復和。

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你們要謹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加5:13-15)

現今的事情比新約初期複雜得多,法庭上往往需要專家報告和意見,複雜事情常需至小一兩個月審理,商業糾紛這麼複雜的個案更非專業人士的教會監督、長老、牧者所能客觀了解,也無需花這麼長的時間去處理,正如十二使徒表示他們要“專心以禱告傳道為念”。

世上的審判官,其權柄也是由神所賜予的,他們存在的目的就是為著賞善罰惡,保羅並沒有否定審判官的價值,他也運用他的法律權力上訴到該撒,他只是批評教會內一些厚顏無恥的人為一己私利、甚至虧負弟兄、竟然鬧到法院公開訴訟。 即是教內發生的問題,若是觸及到法律、法規所管轄的範圍,那麼也是可以選擇透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的;教會並不是法外之地,教會中的行為,其實也是需要法律的約束和規範;若是教會內部出現了一些觸及法律的問題,也同樣要承擔法律責任。

教會是被神分別為聖的群體,其存在的目的及要求,都要超過法律法規的要求;因此,教會不應犯合理的法律和傷害人的事,因為教會對人的要求遠高於法律對人的要求。 另一方面,教會仍存在世界中,有時難免有人會犯錯、犯罪。教會內部一旦有違法的事情,那就屬於法律所管轄的範圍了。對受害者來說,也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身的權益,而不必要因為那是教會,就把自己束縛起來,當然動機不是為自己爭取公平或權益,而是希望正義和公理被尊重,為著公眾利益、欺壓人不肯讓步回轉的人受到懲罰。 

當基督徒在教會中受到傷害時,首先可考慮在教會內部解決問題,維護自己的權益;當權益無法得到有效維護時,自己為了教會的見證也甘願放棄,那麼也可不必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但當教會內部無法或不願解決問題,自己又不願意讓問題被滅聲時,也好考慮素諸法庭,許多公民社會的法官也是有智慧有專業能公允審案處事的基督徒,特別是訴訟的事涉及公眾利益而非個人恩怨,而教會內部未有能力或未有人願意處理,法庭和公眾的言論壓力也是可以考慮的。當然最重要是求問主和聖靈的引導

留言

  1. 當然絕對可以,因為如果一個人犯法影響公眾利益、公平公義以及商業利益、糾紛、欺詐、違約、偷盗搶劫、殺人放火,即使是基督徒,都必須以法律制裁;但如果基督徒所犯的是我們宗教的道德倫理原則或者是違反聖經教導,就可以在教會中由資深的牧者長老執事在當中作公義無私的審判

    回覆刪除
  2. 當然可以透過世間的法庭去處理啦,因為我們活在世上亦是有好多的法律原則要遵守的,地上亦有它的統治者,我們亦都要順服的,只要是合乎公平,公正和公義的原則,我們就可以訴之於世上的法庭處理,刑事或民事都適用,但如果事件係屬於靈命上的事的話,我們就應該要以合乎聖經(神話語)的原則去行,好多時在教會內會有其規條守則要遵守的,那時我們就要在聖徒面前處理求審啦。

    回覆刪除
  3. 可以。這裡所指的是關於信仰和宗教規矩的事,而不是明文違反法律的事。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