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 (腓 4:5) 什麼是謙讓的心?是否凡事都要謙讓?不是只應該跟從最好的意見和方法嗎?
謙讓原文是溫和、溫良、和平、有禮的, 有度量的 (gentle、 patient 、moderation),上文說到兩位姊妹不同心,必然影響肢體間的喜樂和事奉有果效,所以應該要靠主常常保持喜樂的心,不太介懷成敗得失和他人爭一日之長短,對人應該要溫和、溫良並和平地相處,協作,要平心靜氣不堅持己見,學懂快快聆聽、慢慢動怒、慢慢地說。
當叫眾人知道”他們謙讓的心?眾人”指一切人,包括未信者,要有謙讓的心作為美好見證,能使逼迫反對的人感覺慚愧、不安、甚至希奇,真正謙讓的心是發自內心的品德。
謙讓的心就是主耶穌的心。第二章說主也“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祂毫不揸拿這些榮耀、尊貴、位分和權力,只全心順服父神,這謙讓的心與上節的"靠主喜樂"是有關聯的,因為驕傲的心常常和他人比較競爭、便會產生嫉妒、不安,謙讓的心卻能常常喜樂,因為知道主就在當中在掌權、在監察。人若能在豐富或卑賤的環境,在別人奉承或不大恭敬時,仍能保持謙讓的心,就能靠主喜樂,主耶穌被人拒絕時,仍能有安息,是因為祂的心“柔和謙卑”(太11:25-27)
“主已經近了”是我們應當常常喜樂,並謙讓的理由。主既已近了,一切今世所受的損失、逼迫、苦難、不合理的待遇和痛苦,都不會很長久,快要得着還報了。我們更當存着謙卑和喜樂的心,等候祂的再來。
“近了”可指空間的“近”(約3:23;徒9:38),也可指時間的“近”(太26:18,24:32),可以指主再來的日子近了或者主很親近地靠近。
謙讓就是謙卑和忍讓的態度,能使人保持和平諒解包容,以愛心溝通;因為每個人的性格思想知識見識都不同,每個人心中嘅最好方法和意見都不一樣,故此溝通時就要求同存異、互補不足,亦都要已謙卑嘅態度看別人比自己強,就容易協調出大家都一致認為好的方法和意見了
回覆刪除謙讓的心就是不要計較輸贏也不要爭勝。
回覆刪除至於最好的意見和方法 - 其實有時未試過,未必知道甚麼是最好。
回覆刪除「謙讓的心」是一種尊重他人,禮讓,不自私及和平的態度去待人,而這種態度是代表對別人的意見尊重及願意接受去達成共識,不固執地堅持己見。在我們的生活中,謙讓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反影了我們基督徒有愛和專重他人,更有效的促進和睦關係。但不是要我們凡事只顧謙讓,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放棄自己的意見和原則。尤其是當我們要守護與主耶穌基督的教導原則相符之時,謙讓就變得不再是軟弱和純粹妥協,而是建基於彼此尊重和有愛之上,大家可以去追求共識。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