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着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西4:6) 為什麼言語要“好像用鹽調和”?基督徒是否要常常“好好先生”、“和和氣氣”、不輕易發怒?
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着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西4:6)
"和氣"原文是grace, favour, thanks 善意, 恩惠, 好處, 幫助,感謝的意思。
鹽雖然不起眼,但是卻能夠使食物美味、並防止腐敗。言語要像用鹽調和,表示信徒說的話要有意義和内容、使人覺得言之有物、增加和豐富談話的味道, 並且防止腐敗,即是要去除“一切敗壞的事、惱恨、忿怒、惡毒、毀謗,並口中污穢的言語。”(西3:8)
言語該像鹽般能調和團體間人與人的關係,製造和睦,不是製造紛爭。在言語上能造就人,不只是說話的技巧問題,還要有美好的靈性,和愛主愛人的心。因為心裏充滿的,口裏面說出來。
“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常用適當而柔和的言語對話、盡量避免主觀、論斷、尖銳批判的言語、酸味、諷刺、挖苦、漫罵和使他人不舒服的語氣、多用正面、欣賞、鼓勵、感恩的話語。
我們的言語要真誠而柔和,才使人覺得容易親近。
“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
言語說話的藝術是要學習和謹慎小心去表達、包括措辭、眼神、語氣和身體言語、以致能夠有智慧地彰顯基督的美善。
用鹽調和就是使食物有味道,但又不失食物的本質,故此人若言語好像用鹽調和,就會使人容易接受又不失其好意
回覆刪除這裏並不是指基督徒要經常是好好先生和和氣氣不輕易發怒,而是當基督徒言語溫婉而有內涵,說的話又使人得益處,自然就不會容易與人發生磨擦或誤會別人就自然覺得基督徒通常是好好先生了
(歌羅西書 4:5)「你們要把握時機,用智慧與外人來往」,基督徒不是說一定要保持沉默或者要隱藏自己的感受,而只是用比較適當的方式和語氣去表達,建立和和諧的人際關係,同時都應該要時常關心別人,愛護和理解他人,不輕易發怒,願意包容和原諒別人的錯誤。至於言語要「好像用鹽調和」的意思是指言語應該具有和氣,溫和,舒適的特質,就像鹽可以用以調和和增添食物的味道一樣。
回覆刪除我想就是說話要有智慧吧。鹽的作用很大,可以於人有益。所以,要說造就人的話。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