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 2:22) 如何同清心禱告主的人一起追求?
要清心追求主,首先要逃避少年人的私慾(放縱肉體的事),靠著聖靈有節制的能力, 不是要去接近試探,故意去遇到試探,而是要藉著“逃避”試探,預先防備避免陷入試探,在不能逃避而受到魔鬼試探時,我們就要加以抵擋(雅4:7)。
“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所謂“清心禱告主的人”就是不體貼肉體、不順從私慾而活的人;是愛主屬靈的人,要跟這樣的人在一起生活、學習、團契交流、去共同追求屬靈品德的長進。
濫交朋友自取敗壞,要注意是否與世俗只顧吃喝玩樂的朋友過多相處,被他們影響,而忽略了靈性的追求和更新。
與有屬靈愛主熱心事主的肢體結伴,虛心學習他們的榜樣、對主的認識、事奉的態度和如何待人接物。
我們要選擇能夠同心和熱心愛慕認識主的人:
一起禱告
一起追求
一起事奉
一起儆醒看守
“公義”:待人處事完全公平正義,不徇私情。
“信德": 在日常生活上的信心追求。在信心上仍要追求長進。聖經告訴我們:“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壹5:4)。信心是基於對神的認識和經歷,仰望恩典,學習謙卑地信靠。
“仁愛”原文指神聖那種愛。保羅在他書信中常將愛心和信心連在一起(加5:6;林前13:13;約壹5:1)神就是愛(約壹4:8);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羅13:8-10);愛又是聯絡全德的(西3:14);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4:8);彼得後書提到信徒靈程的八個階級的時候,最後提到的是愛心,他說:“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彼後1:7)。信徒應該在愛心上不停地追求,愛得緊廣闊、更深入、更無私。
“和平”也就是“平安”的意思。跟弟兄和睦同居,這是一種屬靈的理想生活,耶穌在八福中也提到使人和睦的有福。當我們與別人和睦的時候,內心就有平安。原則上,我們是要與人和平,並非要無故樹立仇敵的。我們為福音的真道可以有許多仇敵,但是我們不能為個人的軟弱、因放縱自己的情緒,而樹立仇敵。
就是與主內弟兄姊妹經常團契,互相研習主的道,並彼此勉勵互相代禱,成為屬靈的夥伴
回覆刪除要與清心禱告主的人一起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的話,我們就需要加入教會的團契,這樣可以與其他的弟兄姊妹一起學習查經及靈修,一起禱告與神建立更親密關係,一起做事奉及幫助鄰舍,並可以跟屬靈導師多多學習保持心靈聖潔,在生活中得以實踐,做出基督徒的好行為。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靈命成長,也可以在教會團契群體中互相分享及支持,彼此祝福和鼓勵,這便是跟清心禱告主的人一起共同進步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