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弟兄們,我還有話說:我們靠着主耶穌求你們,勸你們,你們既然受了我們的教訓,知道該怎樣行可以討神的喜悅,就要照你們現在所行的更加勉勵。 (帖前4:1) 保羅既是使徒,開展並建立了帖撒羅尼加教會,也是教會的牧者,釋經的權威。為何他需要去“求”信徒?他求他們什麼?

“求”與“勸”兩字原文都有求與勸的意思,但“求”偏重"要求"方面,也譯作“問”/“請”.

“勸”原文有懇求、請求、籲請的意, 求/央求,“勸告”或“安慰”

保羅勸勉帖撒羅尼迦信徒的第一個態度,是站在“弟兄”的地位上勸告他們。不是以師傅自居,活像教法師的態度,而是把信徒看作是自己的弟兄。

許多人在勸告別人的時候,總把受勸告的人看作是比不上自己的人,因而不知不覺地站在比他剛強得多、優越得多的地位上來勸告。保羅雖是個大使徒、主所重用的僕人,卻稱信徒為弟兄,他所以能勸告他們,是“靠着主耶穌”的恩典勸告的。

“求”了又要再“勸”。這種態度正表現出他的誠懇。他站在“求”的地位來幫助、勸勉。像是對至親骨肉說心腹話一樣。

他雖然有恩賜、有才幹,對真理十分通達,但他不倚靠自己的恩賜、才幹、經驗等等,而是戰戰兢兢地靠主勸告信徒。他很了解,只有靠着主,才能叫別人接受勸告。憑他自己並不能改變任何人。

他們照現在所行的“更加勉勵”。他那樣懇切、謙的“求”、“勸”信徒,





留言

  1. 我認為保羅在這裏的求並不是沒有權威地求,而是誠懇地求和勸勉帖撒羅尼迦信徒,希望以這誠懇的態度去請求,能夠感動他們領受保羅的勸勉;另一方面我覺得也帶有些微怪責他們的意思,讓他們感到愧疚而改正過來
    保羅是懇求和勸勉他們回想從前聽到和學到的教導和教訓,竭力去做能夠喜悅主的事情

    回覆刪除
  2. 其實會否不是身份問題.所謂'求" 要想對方迴轉 & 心甘情願持續去做討神喜悅的事

    回覆刪除
  3. 保羅雖然是教會的牧者,是他建立了帖撒羅尼迦教會的,而他又是使徒身份,極具權威,但他並沒有使用這些權威,所以他用「求」信徒這個字眼,只是表面了他用謙卑的態度,其實是在勸說教會的眾信徒,並不是用強權或威懾的手段,而是用愛心和關懷,希望教會的信徒們能夠更加堅定的信靠主耶穌基督,勉勵他們更加親近神,討神歡喜。
    經文中保羅說「我們靠著主耶穌求你們,勸你們」是表達了他對信徒們的關心和愛心,他勉勵信徒們要活像主耶穌基督的模樣,並依靠神去堅固信仰的靈命,繼續遵行神的旨意及教導,在屬靈的生命裏不斷進步,用愛心去事奉神及對人,討神喜悅。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