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或譯:凡神所默示的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 3:15-17)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是否絕對正確無誤?為何聖經記載有頗多歷史的差異和數字上的差異?

聖經無誤觀點:
絕對無誤:一些基督教基要派認為聖經是絕對無誤的,包括歷史和科學的部分。他們相信聖經中所有的教訓都沒有錯誤和缺失,因為聖經是由上帝直接啟示的

另一些基督教傳統則持比較寬鬆的看法,認為聖經雖然是上帝默示,但在歷史、科學等部分可能有限制或技術上的缺失。這些人主張聖經在其主旨(神學、教義、信仰生活上)沒有錯誤,在歷史、科學等部分則不排除有誤

最主要原因是因為聖經的寫作對象不是直接是我們,聖經只是為著我們而寫

Bible is not reading TO US, Bible is only written FOR US 

所以聖經就要以當代讀者能夠明白的言語和知識水平來表述,否則就與當代讀者不相干,令他們費解。

例如耶穌說芥菜種是百菜種中最少的一個,那不是科學的知識,而是按當時的人所能接觸最小的種子而表述出來。因為聖經的目的不是科學教科書,也不是百科全書,或詳盡歷史巨著,他不講究科學客觀事實和所記載歷史的一致性,聖經的書卷是在特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下撰寫的,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讀者也有不同的需要。這些背景可能影響了作者的觀點、語言和文化的表述,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取材,不同的角度和重點去描述同一件事情,背後有神學的意義,不同的主旨和表述的方式,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目的,內容主要是適切針對當時的時代需要,以致我們能更多角度和方位去立體地掌握真理,了解背後的精意和原則,更靈活應用在生活中,聖經是神聖啟示出來,目的是讓人知道如何得到生命之道,認識造物主和救贖主,並和神和人建立美滿的關係,在世上活出上主的召命。

聖經記載的事件更強調內在意義,而不僅僅是純粹的歷史事實。儘管不同作者和時期的書卷之間存在差異,但整體上聖經的教導和信息保持一致。

聖經經過多次翻譯和傳承,無可避免在語言轉換和誤解(同一個字文字的意思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下,也有不同的意義)。不同版本的聖經在翻譯上也存在差異,現在所有的考古發掘也只是抄本,並不是原稿,係人的抄稿,就自然會有輕微的誤差,但絕不影響聖經主流整體的訊息和主旨。



留言

  1. 聖經是神默示先知使徒先賢,在真理的福音是絕對正確可信;但因為經歷了千年以上,後世直至今天所見的都是不同時期的手抄本,所有原著都應已經失傳,故此可能都有人為上抄寫的失誤,及理解上的謬誤傳釋

    回覆刪除
  2. 聖經是神所默示的,所以必定是正確無誤,然而,隨著時間的過去,在炒寫和翻譯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文字上的差異和錯誤。至於聖經記載歷史和數字上的差異,可能是關於抄寫錯誤,文體和修辭,因為聖經書卷中是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文學體裁的,如詩歌,預言,歷史敘述及智慧文學等等,還有的就是文化和語言的差異所引致的,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亦是會做成差異的機會。
    對於這些歷史和數字上的差異,當中已經有很多的學者通過考古研究,歷史研究和語言學研究等等來尋找理解和解釋,但最終並不會動搖聖經作為神話語的根本地位的。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