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 聖經對真敬虔的定義與我們普遍認為的定義有什麼差別?神為何如此定義和要求?

真虔誠是:

(1) 常覺自己活在神的面前

(2) 對神對人存着清潔無愧的良心:

按人敗壞的本性來說,總是喜歡欺負比自己軟弱的人,奉承比自己高貴的人,喜歡在物質方面佔別人的便宜,不想為別人捨棄;
面對比自己軟弱的人,你會趁機會欺負他們嗎?還是幫助他們?

看見窮乏的人,你願意為他們捨棄財物嗎?

(3) 體會父神憐憫的心腸,用愛心照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詩68:5)。

孤兒、寡婦、窮人、寄居的異鄉人都是弱勢社群、社會地位卑微、經濟能力薄弱、無依、無靠無權、無勢,因此幫助他們是不會期望他們有任何回報和利益交換,這樣無私付出精神、時間、金錢、心力去照顧幫助他們,便真正考驗人的虔誠,因為他們無以為報

 (4) 表現於聖潔生活:
“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1:27)

  “世俗”,原文 “世界”,本書共用過五次(1:27,2:5,3:6,4:4二次)、包括了一切屬世的邪惡風俗、情慾、潮流、和與神對立的學說或宗教、與天國價值違背的世俗標準。

虔誠固然要表現於待人之關係上,但若以為對人有愛心就可以忽略個人的聖潔生活,也不是真正虔誠。虔誠的生活,是除了對神常存敬畏的心,對人有愛心之外,還要有個人的嚴謹生活—“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注意:“不沾染世俗”的意義,不是稍加留意,或在可能範圍內才加以拒絕,而是極力遠避,務求不受絲毫感染的意思.

留言

  1. 聖經的定義 - 虔誠是看如何對待他人。我們普遍認知是如何對待神或是否多祈禱。
    神的定義 - 其實是看有否跟着聖經的教導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