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原文是淫婦)哪,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嗎?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雅4:4) 什麼是世俗?不可與世俗為友,難道我們就應該與世俗為敵嗎?為何聖經這麼絕對,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
“世俗”指的是那些與神的意志和教導相背離的價值觀、行為和文化,通常是指人自身的慾望、驕傲、貪婪和對物質的追求,這些都會使人遠離神,因此世俗和神對立,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
1. 價值觀的衝突:
神的教導和世俗價值觀之間存在本質上的衝突。例如,聖經強調愛、謙卑、公義、分享和無私,而世俗往往推崇自我中心、物質主義、短暫的快樂、但求目的不擇手段、甚至可出賣良知、尊嚴和道德。
2. 靈命的影響
與世俗為友會削弱我們對神的依賴和信心,讓我們因為貪愛世界便偏離神的道路、失去起初愛慕神的熱心。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約壹2:15-16)
3. 專一的忠誠
神希望信徒專一地敬拜祂,不被世俗的事物所迷惑。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6:24)
世俗化就是信徒變得與世人沒有分別,所思、所想、所行,並不顯出信徒是神揀選的子民和見證,聖經所以反對世俗化,是因為信徒沒有從世俗中分別為聖,歸神使用。
另一方面,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與世俗為敵或遠離那些在世俗中的人,而是要保持一個分別為聖的心態,立場鮮明、不與世俗為友,妥協於朋輩的壓力。
“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
(約17:15-16)
我們需要活在這個世界上,但不屬於這個世界的價值觀。我們應該以愛和見證的方式與他人互動,而不是被世俗的影響所左右。
世俗就是指我們生活在世上所要的一切,但不是有就可以滿足,而是要多過需要,亦因為人有貪念,所以在世上生活往往會要求更多,例如於財寶,宴樂,權力等等,皆會受到世俗的影響的。所以我們不應與世俗為友,因為世俗會使我們變得貪婪,有機會被罪所捆綁,被魔鬼所引誘,以致不擇手段去取得一切,不能自拔。最理想就當然是可以不跟世俗為友啦,但我們生活在世上,少不免會知道多些世俗的問題及情況,所以亦不需要與世俗為敵,好去避免跌落世俗/魔鬼的網羅,以致身犯險境。聖經教導我們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說明我們不能跟從神,事奉祂而得救,又身入世俗獲取世上的榮華富貴,這樣做就等於敬拜別神,這是錯誤的,所以聖經就在此先作聲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