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若有人到你們那裏,不是傳這教訓,不要接他到家裏,也不要問他的安;因為問他安的,就在他的惡行上有分。(約貳1:10-11) 約翰要求我們不要接待傅異教的人,也不要問安,為何這麼沒有人情味和禮貌?這些傳異教的人也需要福音,這樣絕情的拒絕他們、也不問他們的安,是否恰當?
防止異端為害的方法是跟他們絕交。不接待,不問安,否則就在他們的罪上有分…“問安”(Greeting), 原文包括歡樂,用在問安方面時含有祝賀,歡迎的意思。 所以這裏的問安比一般的見面禮或招呼更強。有祝賀,歡迎,表示同情的意思。對傳異端者不但不該接待他到家裏,也不該向他表示同情或支持。
大概當時信徒曾接待或是準備接待這些傳異端者,像接待主的僕人那樣;所以使徒特別加以阻止,警戒信徒,不但不該接待,也不該在財物上幫助他們,或向他們表示善意的同情,因為這種接待會留下教會受害的危機。
1. 背景和目的:
這封信是針對當時教會內部和外部的異端教導而寫的。這些異端教導者否認耶穌的神性或人性,並傳播錯誤的教義,對信徒的靈命造成極大危害,並且在教會中嚴重發酵會影響人心。
約翰強調這種分別是為了保護教會,防止信徒被誤導和陷入錯誤的教義中。
2. 保持信仰純正:
異端教導者進入信徒的家中,可能會利用接待之機傳播錯誤教義,從而影響整個家庭和教會。因此,不接待他們是一種防範措施,保護信徒免受這些錯誤教義的影響。
不問候他們也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當時的問候常常帶有祝福和認可的意味,對異端教導者的問候可能被視為對其教義的認可和支持。
3. 愛心與真理的平衡:
雖然這段經文看似無情,但實際上是一種愛的表現,是對教會和信徒靈命的保護。保護信徒免受錯誤教義的影響是牧者的責任,這也是對整個信仰社群的愛。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愛護或關心那些傳異教的人,而是說我們需要有智慧和辨別力,在愛的同時不妥協真理。我們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如公開的辯論或宣講)來分享福音,也應該起首表明自己是基督徒、他們所傳播的可能有問題而他們也不知道、鼓勵或邀請他們與教會成熟的傳道人和領袖交通、而不是在個人私下接待中。
總結來說,這段經文的教導是出於對信徒靈命的保護和對真理的堅持。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嚴厲,但其背後是基於愛和對信仰純正的重視。
約翰要求我們不要接待傳異教的人,因為當時的假教師相同盛行,很多信徒都被這些假教師所迷惑而遠離了主的真道,所以約翰就提醒信徒小心這些人並跟他們劃清界線,避免受害,他用了比較嚴厲的方法叫信徒連問安多不要做,因為好些信徒未必能敵擋這些假教師的引誘,為了避免風險,減少來往就是較為安全的。至於這個做法是否恰當就要睇下信徒本身的信仰根基及知識是否堅實及是否有十足的信心,因為若要跟這些假教師周旋的話就特別需求神賜下聰明智慧,更要靈巧變通才能夠提防到引誘而偏離正道,當然信徒亦應該要以主耶穌基督的愛心去感化這些假教師,不應開始之先就懷有敵意,應該在適當的環境時機底下向他們見證真理才是,因為這樣也是在做傳福音的使命的。
回覆刪除首先很明顯傳異教的人是知道福音是什麼,而他們是要反對主耶穌的福音才去傳異教;
回覆刪除其次如果我們接待他們,就把自己陷入風險當中,有機會受到影響導致對福音信心的動搖;
再者若有其他人看見我們接待傳異教的人,就會絆倒人,引致對基督福音的疑惑
因此不接待他們甚至不問他們的安,其實是捍衛基督福音的核心價值,又能避免影響其他基督徒及未認識福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