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只是有在後的,將要在前;有在前的,將要在後。(路13:30)為何耶穌以此句作總結?有甚麼意思?

13.3 只是有在後的,將要在前;有在前的,將要在後。(路13:30)

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進入神的國,會有許多人想要進去但是卻是不能;要進入神國要人的努力。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眾先知都在神國里坐席;從東、從西、從南、從北也將有人來在神的國裡坐席。這表示還有更多的人得以進入神國,享受神的宴席。

在此,在後的原是神的選民以色列人,應該在前,卻因自己自義和只求自己的利益(以色列復興)而聽不進神的道,拒絕受苦軟弱的耶穌為彌賽亞,因此反倒成了在後的,甚至不能進到神的國,外邦人就是那在後的,反而能認識救主和接受救恩,變成在前的,進入神的國坐席。

留言

  1. 就是這世代的法利賽人,以為自己很守法兼且身份高,實則未來要成為末後的(31節說法利賽人上前來,要耶穌離開,所以30節耶穌說的話,是要說給他們聽的吧!)

    回覆刪除
  2. 在神的國度來看,並不是先到先得,不是最先見到主面的就可以先進天國,亦不論各人身份地位,反而是人與神的關係和個人靈命狀態有關,所以就算你是文士法利賽人般,原本是先明白神的道,應該是可先入天國,但因為他們假冒為善,離棄神的意,最終進天國會在後,甚至進不了,反而謙卑悔改的人會更快在前面的進入天國。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