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病人回答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裏;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 (約5:7) 上文耶穌問病人要痊癒嗎,為何病人會如此作答,這反應他的內心有何感受?
5.1 這個病人等了38年仍未得醫治,應該病情十分嚴重,他不單失去了健康,浪費了醫治的金錢,還白白等待耗盡了38年的青春和光陰,但他仍然每天在畢士池等待水動,並渴慕有人憐憫他,肯幫他先下水,他所有的希望就寄託在:
(1) 古人的傳說:當天使搞動池子,誰先下水便得醫治
(2)靠自己的努力或別人的幫助,能勝過所有在場其他的競爭對手,首先下水
每次期待得醫治和努力,換來的都是失望和遺憾,因為他是癱瘓者,自身條件不足,在場的各人都只顧自己,爭先恐後於水動時首先下池,冇人有憐憫之心 。
他的回答顯示他在發怨言,控訴這個世界冷酷無情,沒有人幫助他:
「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裏」
他這麼多年有努力過,但靠自己根本不能勝過其他競爭者
「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
畢士打為「憐憫之家」的意思,但卻是最殘酷的地方,弱肉殘食,若是按資排輩,等了38年,也應該輪到他了。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等待,他的人生都在無奈和等待中消磨了,前面等待的就只有帶著軟弱、無奈、怨恨的心情步向死亡
他的生命感到很無奈和冇力,被社會遺棄、遺忘在畢士打的角落,生命殘缺,剩餘的價值就是在這裏無止景地等和乞討他人的施捨,但內心卻充滿著苦毒、抱怨、投訴及不平。
抱怨冇人憐憫幫佢,感到無能為力,一次又一次失望甚至絕望;雖然如此,他38年來仍然沒有放棄
回覆刪除他這個作答顯示出他的無奈,病了38年都無人肯幫助他落畢士大池去醫治,其實他並不是不想得醫治,但他是無能為力,只好如此回答。他內心失望及感到無力,因為即使他如何努力,總是會有別人比他更快落到池裡,而且總是沒有人去幫助他的。
回覆刪除因為傳說當天使攪動池水時跳入去,就會病癒。而這人一直在池的旁邊,苦於無人幫助他,搬他入水池,所以未能痊癒。所以當耶穌問他是否想痊癒,他這樣說。病人這樣說方言他心中的渴望和無奈和失望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