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他們還是不住地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約 8:7) 耶穌這原則應該怎樣應用?世人都犯了罪,沒有一個例外,那麼誰人有資格可以執行律法的判決? 如何平衡公義和憐憫?

8.2 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 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6:8)

公義和憐憫缺一不可,如何取得平衡?這並沒有一定的公式、要按實際的處境、需要和問題的核心以決定,所以人要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不要被過往的經驗或群體的壓力和自以為聰明影響決定,要讓聖靈帶領你作智慧合適的判斷

敬虔的生命意味着平衡。內外之間也有平衡。「行公義,好憐憫」是外在的行動,「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是內在的平安。外在的行動和內在的平安之間有平衡。

教會中也有紀律的定規,藉以保護所有的會眾和維持教會的聖潔,不能因任何人都有錯而忽略了紀律的執行,也不是一言堂,要依據太18:15-17之程序,最後由成熟的牧師長執們經仔細多方查證核實後,一起禱告、商議決定是否執行紀律及如何執行

教會是一個以愛相繫,互相接納的團契,也是一個聖潔和公義的群體,

面對弟兄姊妹犯罪,觸犯社會刑法或嚴重違反道德,教會有責任作出教導、守望和輔導,並且必要時紀律處分,以挽回和醫治犯罪肢體,使他們悔罪,重新過聖潔生活,生命得以重整和被教會接納。(太18:15-16;21-22;林前5:11-13;6:6-8;加6:1;帖後3:14-15;提前1:20;提後4:11;雅5:16;19-20)

教會執行紀律之範圍

1. 在信仰上犯罪:
拜偶像、占卜、交鬼或傳講異端邪說

2. 在社會刑法上犯罪:
殺人、強姦、非禮、搶劫、勒索、偷盜、販毒、吸毒、貪污、暴力傷人或參與黑社會等。

3. 在性關係上犯罪:
婚外或婚前性行為、同居、嫖妓、沉溺色情物品、淫褻或同性戀等。

4. 在婚姻家庭上犯罪:
重婚、亂倫、墮胎、或虐待配偶、兒女或父母、酗酒

5. 在錢財上犯罪:
賄賂、虧空、貪污、偷竊、詐騙、賭博等

教牧同工帶領其認罪悔改、勸誡、定期約見,安排輔導或轉介,向所虧負者道歉及設法補償,並暫停其一切事奉及領主餐,直到見到他持久悔罪的行為.

如未能徹底悔改罪者,教牧同工按照事件的輕重及影響,且按當事人在教會中責任之輕重而決定需否公開處理,嚴重的罪行,甚至革除其會籍,把未悔改的罪人「交給撒旦,敗壞他的肉體,使他的靈魂在主耶穌的日子可以得救」,直到日後審核其確實徹底悔改後,在適當時可按情況恢復其會籍。(帖前5:12-14;帖後3:11)

一點面酵能使全團發起來(林前5:6-7)

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林前5:5)

除牽涉他人或教會重大利害外,事情處中必須加以保密

留言

  1. 就是不能私下公審,要提堂到法院。重點是:不要只看到別人犯錯,自以為正義,不反省自己。

    BSF 上星期也是讀這一篇 - 很特別的是:這婦人是被捉姦在床,但他們沒有抓男的!

    回覆刪除
  2. 在當時得著神賦予的權柄的人,例如祭司和律法師就可以執行律法判決
    要看受審者是蓄意或是被迫無奈去犯上律法

    回覆刪除
  3. 這是一個自我謙卑的原則,每個人都係會犯罪的,不要以個人既道德高地去審判别人,自以為自己就是真理,隨意指責別人。所以當我們要執行律法的時候,隨了要有謙卑的心,還需要有憐憫人的心腸,見到他人有過錯的時候,要平衡的不單單是罪,還要有寬恕,亦要看悔改和改變,這樣才是公義和憐憫。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