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還有伊壁鳩魯和斯多亞兩門的學士,與他爭論。(徒 17:18)以上兩門的學士有什麼特點?

保羅在雅典不單要面對極之迷信週圍滿佈偶像的環境,應付傳統猶太教的挑戰,還有希臘哲學對人民思想錯誤的感染,其中兩派主流哲學:

(1)伊璧鳩魯:

以享樂為人生目標
天上諸神不理世間的事務
不相信靈魂不死/死人復活
不信天堂地獄報應,不信靈性

可放縱犯罪、不理良心、盡情享樂,不必受道德約束、無所顧忌

尋找快樂是要脫離迷信的恐懼和死亡的憂慮以及所有的痛苦,到達平穩狀態後才能得到的快樂。 

極端之個人主義,自私的人生:能依賴而有益者為友,無益於我則棄之

唯物思想、原子主義:宇宙物質源於極微之原子凝合而成,與神無關

人死後,靈魂猶如軀體之散於空中而歸於無有

(2) 斯多亞

為羅馬皇帝奧里留馬可推崇提倡

汎神派,形而上之理論:
神與物質的宇宙為同一的,而非具獨立的人格,換言之,神即萬物,萬物即神

人生大目的為鞭策向善,禍福都極短暫,人若能克己制欲向善,便盡了為人之道 。注重品德,即智勇、自制與公正

與自然和諧的生活,認為自然最高尚的表現是理性。

人生的目標:生活與理性結合在一起是道德的生活、良善的生活 

嚴格的自制主義(self control)
人的命運操自己的手中,不因人的情慾,喜樂悲哀之事所感

宇宙是自然而有的,人死後的靈魂歸於無有,不信復活,因此譏笑保羅為狂妄者


以上兩派主流哲學,伊璧鳩魯淪為“享樂主義”,斯多亞派則變為“禁慾主義”,與保羅傳的道格格不入。

留言

  1. Google 結果:
    以彼古羅派(Epicureans)--係希臘、羅馬哲學之一派,乃稱花園哲學派。他的主張是以享樂為人生主要之目標,認為天上諸神都是居於完全聖潔的所在,過著安靜幸福的生活,不理事間的事務,他不相信靈魂不死,也不相信人會復活。在雅典跟從他學說的人們,隨意放縱犯罪,盡情享樂,不必受道德觀念與理論所約束,因以彼古羅之主張,是以己之思想言行,以求快樂與幸福之生活,蓋不以天理良心為主,則無所顧忌以阻其行惡,此派雖以交誼為所重視之品德,顧其所憑仍存私己之心,能依賴而有益者以為友,無益於我則棄之,交友治事所重者惟求個人快樂而已,總之以彼古羅之道德,乃屬極端之個人主義,為我之道而缺乏公德也。

    斯多亞派(Stoics)--係希臘哲學家之一派,亦稱為淡泊派.其講道歷五十八年,教旨本屬汎神派Pantheism,為神學及形而上學之理論,謂神與可覺的,及物質的宇宙為同一的,而非人格者,換言之,神即萬物,萬物即神,西諾注重最要之品德,即智勇,自制,與公正,他常勸其門人實行嚴格的自制主義(self control),無論遇何變故,卓立不變,他們認為人的命運操諸自己的手中,不因人的情慾,喜樂或悲哀之事所感動,他們不信神的身位,宇宙是自然而有的,人死後的靈魂與神一同歸於無有,不信人有復活之事。

    回覆刪除
  2. 跟 Bonita 的內容相同。伊壁鳩魯學派強調追求快樂,純尚個人主義。而斯多亞學派主張理性和自律,相信人類的意志是可以被訓練出來去刻服人性的感情。在經文中,保羅與這兩門學派的代表進行辯論,充份表現到他不但能夠在猶太教群體中講道,還能夠與其他地方的哲學家辯論,並能夠指出他們對未知的神要有所認識,將福音傳給他們。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