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7) 愛真的能凡事包容和凡事忍耐嗎?對方一次一次傷害還要包容?還要忍耐?對方三翻四次地背信棄義,難道還要凡事相信他嗎?有些人真是很難盼望他會改過他的劣根性,凡事盼望的基礎是什麼?

“凡事包容”,是在上一節“只喜歡真理”的範圍裏,絕不是包容罪惡的事,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總會發現對方的過錯,特別是言語的無心之失,在群體中大家不同個性處事態度和取向,小不免難免磨擦、爭執,一個寬容的心是重要的,不要因小問題破壞關係,要找大放細,堅持大原則,在無關重要的小事上學習妥協讓步,不要總是以自己為標準和中心要求別人跟從,在群體中學習融合相處,互相遷就,實現聖徒共融相通,彼此相愛。

  “凡事相信”,不是隨便甚麼都信,因為“愚蒙人凡話都信;精明的人卻步步謹慎”(箴14:15)
,這裏是說愛不存惡意疑惑人,總是從好的方面相信,benefits of doubt 歸於被告,直至到被證實或有合理推斷為止。因為愛也是有保護人免受謊言的責任,恨惡一切謊話和不誠實,只喜歡真理。

  “凡事盼望”,愛總是積極地向好的方面期望,不輕易放棄盼望,就像慈父對浪子那樣,總是盼望他會回轉得救,否則歷史上就沒有使徒保羅,因為亞拿尼亞、彼得、雅各可以懼怕風險而放棄先前熱心逼迫教會,後來歸主的保羅。對對方有盼望,起碼仍然會為他祈禱,就算盡了力量都失敗,也仰望神的憐憫繼續禱告,人總是不配的,但我們要學習就是天父的慈悲心腸,真正牧者心腸,永遠都是一個不能少!堅持盼望到最後一刻為止。

留言

  1. 保羅在這裏教導愛的真諦,其實是之前教導的延續,之前說主基督是教會的頭,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而教會的信徒在教會裏互為肢體,所以保羅是教導教會的信徒要凡事忍耐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就是叫我們建基於主耶穌對我們犧牲的愛而要彼此相愛;若有人犯罪或得罪弟兄姊妹,就要以基督的愛互相寬容忍耐勸勉去挽回,因為我們是互為肢體,若一個肢體失腳就會影響整個身體了,就是對教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
    因為主耶穌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已經為我們犧牲,愛我們這些蒙恩的罪人!

    回覆刪除
  2. 「包容」和「忍耐」是指以愛心去建立於互相信和彼此尊重,若有面對對方的犯錯或傷害之時,我們應該選擇寬容和耐心的態度對待,而不是以憤怒或報復的行為來回應,事實上我們不應該無限制地容忍對方的惡行,而是在保持尊嚴和自我保護的前提下,以愛的方式去處理問題。
    「凡事相信」是指愛是建立在信任和努力之上的,不是要叫我們盲目地去相信支持,要知對方是值得信賴的才何以,如果對方時常都不兌現承諾的話,我們就要檢視我們對他的信任,可能要保持適當的距離或採取相應的行動。然而在屬靈方面,「相信」是我們相信神是大能的,知道祂是信實的,相信祂在任何事物上到有美好的旨意,因此就可以默然地等候神的工作。
    「盼望」就是即使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仍然會相信人是善良的,是有機會會轉變及挽回的,但我們不應只將盼望放在別人和自己身上,因為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盼們是在於神,只有這才是永恆盼望的基礎。

    回覆刪除
  3. 我想這是說:凡事包容,大概是指有愛,很多事情撐得過去。凡事相信是指相信真善美,相信人間有愛(不會因為被傷害而否定愛或不再去愛)。凡事盼望 - 相信愛能遮掩一切過錯,有愛,未來會變好。

    回覆刪除
  4. 謝謝解說,說明得很清楚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