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死的毒鈎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 (林前 15:56) 為何罪的權勢就是律法?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3月 14, 2024 這是宣告勝利屬於耶穌基督。“死的毒鉤”是形容死的危害可怕。死藉着甚麼害人?藉着罪。罪好像死的毒鉤,它的權勢就是律法,因罪根據律法叫人死。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了。所以死的權勢就是罪。耶穌基督既然為我們而死,受了罪所當受的刑罰;又為我們復活,使我們不再被公義的神追討罪債,因此死就再也不能害我們了,定罪的律法也在我們身上再沒有權柄,所以保羅說:“感謝神,使我們藉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肥肥BB2024年3月15日 下午2:28因為律法讓罪顯明?(不太明白)回覆刪除回覆回覆Sky Glory Consultants Limited2024年3月17日 下午6:02保羅指出罪本身就是有毒鈎的,它與律法互相掛住,所以罪的毒鈎就是律法了,因為律法講明了神的標準和要求,但同時也揭示了人無法達到這些標準所帶來的罪性,所以律法通過各種的規則和條例,展示了人類在神面前的無能和罪性,使人得知自己的罪惡狀態。 當人意識到自己無法遵守律法時,就會感到自己正在受到律法的約束,見到自己的罪惡和墮落。因此,律法不是為了拯救人類而設的,反而是為了揭示人類的罪性和需要拯救的必要性。最後,「罪的權勢就是律法」,因為律法揭示了罪的存在並加強了罪的影響。回覆刪除回覆回覆Ady2024年3月18日 上午10:00因為律法讓人知罪回覆刪除回覆回覆新增留言載入更多… 張貼留言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1月 14, 2023 14.2 "勉強"原文是催逼、 (強烈促請,要求) 力勸、 促請之意,並非使用武力的使他人就範。 人的僕人們都是竭盡全力的苦勸,配以忍耐和愛心,因為天國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不用浪費,主人的心意是要關愛照顧許多弱勢社群(貧窮、瞎眼、瘸腿的、殘廢的),以及路上走路困倦或籬笆辛勞工作的人,快快讓他們安竭,坐下享受天國的盛宴! 閱讀完整內容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5月 22, 2024 無虧的良心就是全賴主的寶血洗淨一切不義,與神完全和好復和了。人的良心若常蒙主血洗淨,就如保羅強調“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徒24:16)。 無虧原文是“好的”,不只是消極方面的“無虧”,而且在積極方面更是“良好”的意思。良心就像一具精細的儀器,良心的作用良好的,面對罪和義的判別敏銳和正確。 A. 指性質美好。 例如主耶穌說“好樹都結好果子”,那“好”字與此同,是指性質的美好(太7:17)。 B. 指福分的好,有益。如:主耶穌稱讚馬利亞揀選了上好的福分,那“好”字亦與此“無虧”同字(路10:42)。 C. 指一個人的品格或道德方面的“好”。如那少年的官稱主耶穌為“良善"的夫子 D. 指物質的美好。 如馬利亞受聖靈感動時,宣稱主是“叫飢餓的得飽美食”(路1:53),“美”亦與“無虧”同字 “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加6:6)“需用”之原文就是“好”東西的意思 良心蒙主救贖恢復了正常功能,被神的真理和聖靈的感動調教,便發生良好的分辨作用,才能最終生出真正的“愛”來, 因為愛是不虧欠人的。 你們對任何人都不要虧欠什麼;唯有在彼此相愛的事上,要常以為虧欠。(羅13:8) 假如信徒犯罪,良心便會覺得有虧,如果對人有虧欠人,就要盡量補償,對神則要悔改、並信靠神的力量離開罪惡,才能繼續保持無虧的良心。 B. 信徒有時存著虛假的信心,是因為過於依憑情感和感覺的作用,熱切地想得着神為他們成就他們的心願,就勉強自己用情感去信,並公開宣稱靠著耶穌的名,成就他的祈禱,直到感覺自我良好,這種信心是虛假的,是不能實現的。 像這種虛假的信,並不是神賜的信心,而是“有偽”的信。因此雖勉強自己相信神的大能和憐憫會按著自己的心願成就自己的祈求,但結果都會落空。 神所賜的信心,是十分自然且毫不勉強的,使你相信祂能隨祂的喜悅成全人所不能的事,信心永遠是建基在神旨意和應許之上。 一廂情願的信會毀壞靈性的基礎,就像房屋建造在沙土上,很容易就倒塌了。 有了信心才會有愛心,因為愛心是從信心這根基上建立起來的。 “基督因我們的信,住在我們心裏”,然後我們的愛心才“有根有基”。(弗3:17) 基督怎會住在我們心中,作我們愛心的根基?是因“信”的緣故。所以說信心若是虛假的,基督就不 “安住”(dwell)在心裏,不能用基督在心裏發揮影響感染力,當然也就不會生出真愛心... 閱讀完整內容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 7月 05, 2024 摩西殺死埃及人之後,法老想要殺他,他是因懼怕法老而逃亡到米甸(出2:15),但這裏卻說他是因信離開埃及,“不怕王怒”。(這不是指他40年後勇敢地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事蹟) 出埃及記所記是摩西人性軟弱的一面,本想靠自己的血氣和力量改變同胞被勞役的厄運,卻因此闖出大禍,被迫逃離埃及,但是按摩西向神的整個信心情形而論、雖然摩西曾有屬肉體的軟弱,但按摩西深信神對列祖的應許(更美流奶蜜自由應許蒙福之地、整個民族不再寄人籬下、受不公平的苦役),與埃及人之財物比較而論,摩西仍算為“因信”和“不怕王怒”而離開埃及的。如要釋放解救百多萬奴隸同胞脫離法老的手,必定會觸碰法老的逆鱗和埃及全國的經濟利益,摩西不單放棄埃及法老女兒之子尊貴的身份、權位和財富,反而是冒極大的風險會被法老監禁和殺害,但他仍勇敢地揀選了“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而丟棄了在埃及“享受罪中之樂”。 他之所以要逃離埃及,是因為連自己要解救的同胞中,也有人挑戰:“誰立你作我們的領袖?” (出2:14),加上風聲傳到法老,殺害即將臨到,解救釋放同胞之客觀條件時機未成熟,所以他要先逃離埃及,亡命逃亡異鄉,心中難免恐懼,但是始終他對列祖的神之應許的信念沒有改變。摩西如果真怕法老的怒氣、只要他放棄希伯來人的身份、仍然承認自己是法老女兒之子、透過他養母求法老特赦他誤殺人的罪、他一切可以“東山再起”、仍然享受一切屬世的福樂、但他始終因信選擇不怕法老王的怒氣之道路 “他恆心忍耐”,就是指摩西往米甸的事。這句話也解明上句“不怕王怒”的意思,不是指他殺埃及人那一時的勇敢,乃是指他住米甸的幾十年忍耐等候神的時候之生活,米甸離埃及不遠,法老若要認真追捕摩西,並不困難。摩西幾十年來在米甸的日子,也是活在法老的陰影和威脅下的,但他仍然選擇信靠神的保守,沒有在逃走去更遠的地方、因為他始終莫忘初心 -- 等機會要解救自己的同胞。 “恆心忍耐”這句話,也說出摩西逃到米甸寄居,並非毫無目的地隱居度日,他乃是存忍耐有恆的信心,等候神出手拯救他的同胞. “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這句話暗示摩西在米甸寄居的靈性生活,是與神十分親密的。 閱讀完整內容
因為律法讓罪顯明?(不太明白)
回覆刪除保羅指出罪本身就是有毒鈎的,它與律法互相掛住,所以罪的毒鈎就是律法了,因為律法講明了神的標準和要求,但同時也揭示了人無法達到這些標準所帶來的罪性,所以律法通過各種的規則和條例,展示了人類在神面前的無能和罪性,使人得知自己的罪惡狀態。 當人意識到自己無法遵守律法時,就會感到自己正在受到律法的約束,見到自己的罪惡和墮落。因此,律法不是為了拯救人類而設的,反而是為了揭示人類的罪性和需要拯救的必要性。最後,「罪的權勢就是律法」,因為律法揭示了罪的存在並加強了罪的影響。
回覆刪除因為律法讓人知罪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