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書 1:7、9) 若果我們離開光明、返回在黑暗裏行,是否神兒子的血就不會洗淨我們的罪?上述“認罪”是指信主還是不信主的人? 信了主的人需否認罪?是否信了主後犯了罪、不來得及認罪便死了,罪不能被洗淨,就不能得救?

赦罪的原則:

(1) 神兒子耶穌的血一次性地為我們提供了贖罪的恩典。這意味着我們的救恩基於耶穌的犧牲,而不是我們的行為(來9:12, 10:10)。

然而,這不意味著信徒可以恣意犯罪並期望無條件的赦免。不去憐憫赦免人反而求神的憐憫和赦免、持續長期離開光明,返回黑暗自私罪惡的生活,表明他們沒有持守無偽的信心和真誠徹底悔改的心態、仍然留戀罪惡(約壹3:6-9)。人若從對所接受的救恩有正確的回應:立志去愛神愛人和恨惡最惡、他的“重生”是假的、因為他沒有在神的性情上有份

(2) 悔改的重要性:
雖然耶穌的血是最終的贖罪祭,但信徒需要持續保持在光明中行,結出悔改的果子、和他們悔改的心相稱、以示其悔改和順服(約壹1:7)。
“回到黑暗中行”,並不是指偶爾的跌倒,而是指持續地生活在罪中,這樣的生活方式表明缺乏真實的悔改。

(3) 口裏宣認耶穌為主:
單單悔改的態度是不夠的、還要稱耶穌為主!不單是獨一的主宰真神、更是生命的主人、立志靠著耶穌遵守他的誡命,離開罪惡。

“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神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 (羅 10:9)

(4) 認罪求赦免和饒恕

認罪和悔改是對所有人的呼召,無論是信主的未信者(徒3:19)。耶穌給七個教會的書信也是針對他們的罪惡和呼叫他們認罪悔改(啟示錄第二、第三章)

對於未信者,認罪是接受救恩的開始。

對於信徒,認罪是維持靈命清潔和與神關係和睦親密的途徑(約翰一書1:9)。信徒應該似神的性情:喜歡公義、恨惡罪惡

真誠的徹底悔改,對付罪惡,不給魔鬼留地步,才能在光明中認識神和在恩典中成長、成聖,過更豐盛結果子的生命

信了主後犯了罪、不來得及認罪便死了,是否罪不能被洗淨?

1. 神的恩典和憐憫:
神的赦罪基於耶穌基督的犧牲,當我們真誠接受這恩典,並相信耶穌能夠救我們脫離罪惡的生活。

“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 (太 1:21)

神會赦免我們的罪,即使我們未來得及認罪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裏的就不定罪了。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裏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羅8:1-2)。

真誠決志接受主的人,就已經重生在基督裏了,就不在被定罪,不是倚靠每次犯罪後都及時做決志祈禱悔改而得救,而是仰望主的憐憫直到永生。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使靜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1:9)經文指出只用我們真誠悔改認罪,神就必定一次過赦免我們一生一切所有的不義,我們信主後,不能一時是神的兒女,是主的羊,一時犯罪後又是魔鬼的兒女,變回豺狼和豬狗。

神看重我們的心態和整體生活方式,而不是單純地看我們是否每一個罪都具體認罪。祂知道我們的心和動機(詩103:13-14)。

2. 持續悔改的生活:
信主後,我們仍要過著持續悔改和尋求聖潔的生活,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恩典中。

雖然耶穌的血一次性為我們提供了贖罪的恩典,但我們需要持續在光明中行,保持認罪和悔改離罪的決心,以維持與神的親密關係和靈命成長。神的恩典和憐憫足夠我們用,我們應當依靠祂的恩典過敬虔和順服的生活。

留言

  1. 不是。同樣洗淨我們的罪 - 但重點是要我們願意 - 知道自己有犯罪,然後願意悔改。
    最後一個問題不知道,答不上來。

    回覆刪除
  2. 「若果我們離開光明,返回在黑暗裏行」我相信神兒子的血仍然會洗淨我們的罪的,前題是我們要知罪,真心悔改,與及要在主耶穌基督面前認罪求寬恕,主耶穌基督是信實及公義的,必會赦免我們的罪及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無論我們先前是信主的還是不信主的,只要我們真心誠意的悔改就可以了。至於信了主後犯了罪,不來得及認罪便死了,罪還未被洗淨,相信還是可以得救的,但你自己就必須要內心已知罪,會去悔改,只不過趕不及認罪罷了,因為主耶穌基督是將會再來審判世人,如果得知你是真心悔改而只不過是趕不切的話,主耶穌基督到時自會判斷的。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4.2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裏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裏,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路14:21,23) 貧窮、殘廢、瞎眼、瘸腿的有免費宴席,當然高興參加,為什麼其他的路人要被勉強坐滿主人的屋子?

1.2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如何才可保持一顆無虧的良心?又怎知自己的信心是無偽的呢?

11.6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來 11:27),出埃及記記載摩西是因為誤殺埃及人東窗事發而逃避法老的追殺離開埃及(出2:14-15)、為何希伯來書說他不怕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