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5的文章

22.5 我-耶穌差遣我的使者為眾教會將這些事向你們證明。我是大衛的根,又是他的後裔。我是明亮的晨星。(啟 22:16) 為何耶穌在結尾要強調上述的身份和名字: 祂是大衛的根和後裔、又是明亮的晨星?

啟示錄最後耶穌強調祂的身份和名字:「我是大衛的根,又是他的後裔。我是明亮的晨星。」 “大衛的根”表明耶穌是大衛王室的起源和根基,具有創造和源頭的意涵。耶穌在本質上超越了大衛,祂是永恆的神,並且在時間和存在上先於大衛。雖然大衛軟弱不堪、主也像大衛的根承托了大衛的一生、保護他和供應他一切需要 另外也強調耶穌是神所應許"大衛的後裔"要永遠坐在大衛的寶座上、作王直到永遠、就是世人所盼望的的彌賽亞君王 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的苗裔;他必掌王權,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耶 23:5) 明亮的晨星象徵光明、希望和新的開始。耶穌作為明亮的晨星,表明祂是黑暗中的光,帶來新的盼望和救贖。晨星是在世界最黑暗的時候出現,見到晨星就是黎明完結,轉眼耶穌就像公義的太陽顯現出來,驅走一切黑暗和罪惡。 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如同燈照在暗處,你們在這預言上留意,直等到天發亮、晨星在你們心裡出現的時候,才是好的。(彼後1:19) 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啟2:28),即是要我們知道耶穌作為晨星、是我們的盼望,祂也是屬於我們的

22.4 不義的,叫他仍舊不義;污穢的,叫他仍舊污穢;為義的,叫他仍舊為義;聖潔的,叫他仍舊聖潔。」(啟 22:11) 這話是什麼意思?不義和污穢的的就永遠都不義和污穢?是否在地獄裏的人不能再悔改?若他們那時真誠悔改、為何上主不再給他們機會?

不義的:仍舊不義 污穢的:仍舊污穢 為義的:仍舊為義 聖潔的:仍舊聖潔 這裡的「仍舊」表明了人們在面對末世時最終的固定狀態。在最終審判來臨時,每個人的內心狀態已經確定,無法再改變。 那些選擇不義和污穢的人,他們的選擇已經確定並最終固定。這也表明了神的公義和最終審判的不可更改性。 在世的時候,神賜予每個人機會悔改並接受祂的救恩。福音已傳給萬民聽,甚至沒後有144000被揀選的僕人、兩個行神蹟並且復活的見證人,天空的飛鷹大聲宣告禍哉告三次,最後也有天使顯現在天上宣告永遠的福音,加上沒後的天災人和越嚟越劇烈,受災程度越來越廣泛,但是人仍然選擇拜鬼魔,甚至三次褻瀆真神,仍然選擇互相殘殺最終血流成河的世界爭霸大戰。最終神的審判來臨,拒絕悔改的人將面臨永遠的後果。甚至千禧年國末後,仍然有罪人選擇起來聽從撒旦的迷惑,要推返基督的王權,我想言之這些罪人的心何等剛硬、愚頑和被蒙蔽,正如昔日法老經過十災後仍然死不悔改。 神是公義的,必須懲罰罪惡;同時,神也是慈愛的,祂提供了救恩的途徑給所有願意悔改的人。但那些選擇拒絕神恩典的人將面對永遠的後果。 神給世人寬恕的機會不能夠是無限期無了期,否則就變成縱容人繼續犯罪,因為罪人以為神會無限期、無底線地饒恕他們,罪人就永遠不知道罪的可惡、神對罪惡的嚴厲和珍惜神給他們今生有限的悔改機會 地獄是一個最終的審判和懲罰的地方。在地獄中的人無法再悔改或改變他們的命運,因為他們已經在世時拒絕了神的救恩。這反映了最終審判的不可更改性和神的公義。 神的公義要求對罪惡進行懲罰。那些選擇不義和污穢的人在世時已經有機會悔改,但他們選擇拒絕神的恩典。 神賜給人自由意志來選擇信靠或拒絕祂。在末世時,每個人將面對自己選擇的結果,這也是自由意志的責任。

22.3 這些事是我-約翰所聽見、所看見的;我既聽見、看見了,就在指示我的天使腳前俯伏要拜他。(啟22:8) 為何約翰要拜天使?這已是第二次了(經過上次天使提醒不應拜天使、今次為何再犯這樣的錯誤)、他看見了、聽見了什麼?

約翰為何還要拜天使: 約翰第一次拜天使是在第十九章,看到裝飾整齊的新婦(教會),多麼的完美和美麗,毫無瑕疵,並看見羔羊(充滿著愛、得勝和王權)的婚宴(神人最心相愛合一)和眾多邀請的賓客,一起分享喜樂和榮耀。 他便忘我哋自然俯伏敬拜,忽略了敬拜的對象就是天使。 第二次敬拜天使就是啟示錄第22章看到了永恆的結局,撒旦和一切敵對勢力被刑罰,神公義完全彰顯,又看見新的新地,生命水的河、生命樹並新耶路撒冷城的光輝和榮耀,約翰的心靈便在一次震懾和俯伏要敬拜 他親眼看到神一切應該都成就了,目睹了極其震撼和敬畏的異象,包括神的寶座、新天新地、以及神的審判和榮耀。這些異象可能讓他感受到極大的敬畏和激動,以至於不自覺地向天使俯伏敬拜。 天使在異象中充滿光輝和榮耀,這種超自然的存在可能讓約翰一時迷惑,以為天使就是主。 約翰看見的異象:見了新耶路撒冷的榮耀景象、生命樹、生命河以及神的寶座。這些景象充滿了神的榮耀和美好,讓他感到無比震撼。 約翰也聽見了天使和主耶穌的話語,包括有關末世、審判、新天新地以及信徒得勝的預言和應許。這些話語充滿了神的智慧和權柄,讓他感到極大的敬畏。

22.2 看哪,我必快來!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啟 22:7)啟示錄這書上有什麼預言需要我們遵守?

《啟示錄》包含了許多預言和指示,因為這些都終必在啟示末世的事件和神國度的最終實現。耶穌在《啟示錄》22:7中的話提醒我們要遵守這些預言。以下是一些關鍵預言和我們需要遵守的指示: 1. 悔改和持守信心:  七封給教會的信信中,多次強調教會和信徒要悔改,持守他們的信心。(啟2-3章) 2. 保持靈性警醒, 時刻準備迎接主的再來。 看哪,我來像賊一樣。那警醒,看守自己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見他羞恥的有福了。(啟16:15) 3. 拒絕拜假神和獸的印記: 告誡不要拜假神或接受獸的印記,否則將面臨神的審判(啟 14:9-11)。 4. 持守真理和見證: (啟12:11)弟兄勝過他,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我們被呼召要持守真理,致死忠心,堅守我們對耶穌基督的見證。 5. 耐心等待和忍耐: 聖徒的忍耐就在此,他們是守神誡和耶穌真道的。(啟14:12) 信徒被鼓勵要有耐心和忍耐,堅持遵守神的誡命和耶穌的真道。 6. 渴望新天新地,並活出符合天國價值觀的生活。 遵守《啟示錄》的預言意味著悔改、持守信心、保持靈性警醒、拒絕拜假神和獸的印記、持守真理和見證、耐心等待和忍耐,並渴望新天新地的來臨。這些指示幫助我們在末世中保持信心和盼望,期待主的再來和神國度的實現。

22.1 以後再沒有咒詛;在城裏有神和羔羊的寶座;他的僕人都要事奉他,(啟22:3) 在永恆裏人人都信主、也見到主的面、我們作為主的僕人、仍可以怎樣繼續事奉祂?

在新天新地中,主的僕人們要繼續事奉祂。永恆中的事奉將是全新的、充滿喜樂和榮耀的。 (1) 崇拜:感謝和讚美: 持續不斷地崇拜,這是我們事奉的一部分。我們將見到神的面,親自經歷祂的同在,這將激發我們內心無盡的敬拜。正如24位長老就俯伏在坐寶座的面前,就是為著敬拜那活到永永遠遠的,把他們的冠冕放在寶座前,把榮耀、尊貴、權柄的歸給他。教會要帶領萬有來讚美神和羔羊。 (2) 在新天新地中,神的同在將充滿一切,我們將與神親密同行。這種與神的親密關係本身就是一種事奉,我們將不再有任何分離或隱藏,完全在祂的愛中。我們能更深認識神和帶領他人認識神,祂有測不透的豐富 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啟21:3) (3) 我們也參與神的工作,包括管理新天新地中的宇宙萬物和神的子民。神將賜給我們各樣的才幹和職責,讓我們在祂的國度中有意義地事奉 認識耶和華的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哈2:14) 祂的國度要加增無窮 (4) 在神的國度中,愛和服事將是我們生活的核心。我們將彼此服事,彼此相愛,反映出神的愛和榮耀。 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20:26-28)

21.10 凡不潔淨的,並那行可憎與虛謊之事的,總不得進那城;只有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才得進去。(啟21:27) 不潔的、可憎的、虛謊的都不能進新城耶路撒冷?這些罪人不是已經被冰在火湖裏嗎?新耶路撒冷城牆以外是什麼地方?

不潔淨的、行可憎與虛謊之事的人將不能進入新耶路撒冷城。這些罪人將被排除在新城之外,無法享受新天新地的榮耀和永恆的福分。 所有不信的人和罪人最終將被扔進火湖,這是第二次的死: 新耶路撒冷城牆以外: 即是教會以外、並不是指具體的地理空間位置、所有不蒙神呼召而不在教會內的,也不求告主名的人都不能享受救恩、永生並永恆的福樂 因此,新耶路撒冷城牆以外象徵性地表示那些拒絕神恩典和救贖的人將永遠與神的國度分離。

21.9 列國要在城的光裏行走;地上的君王必將自己的榮耀歸與那城......,人必將列國的榮耀、尊貴歸與那城。(啟21:24、26) 君王要將自己的榮耀歸於那城是什麼意思?榮耀不是應該單單歸於上主嗎?為何要歸於新城耶路撒冷?

地上的君王之榮耀歸於那城的意義: 1. 神的同在與榮耀: 新耶路撒冷城象徵神的同在和榮耀,因為這座城就是神居住的地方。當君王將榮耀歸於那城時,實際上是在承認和尊崇神的榮耀。 那城內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城的燈。(啟 21:23) 2. 神國度的彰顯: 新耶路撒冷城代表了神的國度,君王將自己的榮耀歸於那城,象徵著所有地上的權柄和榮耀最終都要歸於神的國度。這強調了神國度的完全統治和至高無上。 3. 和諧與一致: 在新天新地中,列國的君王和萬民將不再有分歧和爭鬥,不再因爭取自己的榮耀而侵略他人、所有的榮耀和尊貴都會一致歸於神的居所。這象徵著神國度的和諧與一致性。 榮耀歸於新城耶路撒冷: 1. 新城是神的居所: 新耶路撒冷城是神的居所,神的同在充滿了這座城。因此,將榮耀歸於新城,實際上是在尊崇神的同在和統治。 2. 象徵神的榮耀與尊貴: 將榮耀歸於新耶路撒冷城,象徵著所有的榮耀和尊貴最終都歸於神。這與聖經中「榮耀歸於上主」的教導是一致的,因為新城本身就是神榮耀的象徵,教會作為新婦也是基督的身體. 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 (約17:22) 3. 反映神的完全統治: 新耶路撒冷城象徵著神的完全統治和國度的實現。君王將自己的榮耀歸於那城,表明他們承認並順服神的至高統治,這也是對神的敬拜和尊崇。 君王將這種榮耀的歸屬不是分給城,而是通過城,最終歸於神自己,展示了神國度的榮耀與尊貴。

21.8 牆是碧玉造的;城是精金的,如同明淨的玻璃。城牆的根基是用各樣寶石修飾的:第一根基是碧玉;第二是藍寶石;第三是綠瑪瑙;第四是綠寶石;第五是紅瑪瑙;第六是紅寶石;第七是黃璧璽;第八是水蒼玉;第九是紅璧璽;第十是翡翠;第十一是紫瑪瑙;第十二是紫晶。(啟21:18-20) 為什麼牆是碧玉造,城是用精金造,根基又為什麼用12種不同的寶石造成?

牆是碧玉造的象徵意義: 純淨無暇:碧玉通常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寶石,象徵著純淨和無暇。用碧玉來建造城牆強調了新耶路撒冷城的純潔和神聖。碧玉的光彩象徵著神的榮耀和光輝,新城的城牆閃耀著神的榮光。 城是用精金造的,如同明淨的玻璃的象徵意義: 精金是一種非常珍貴和純淨的金屬,象徵著神國度的純潔和無價之寶。用精金建造整座城表明這座城的無比價值和尊貴。 精金如同明淨的玻璃,象徵著神的榮耀和透明無暇。這意味著在新耶路撒冷城中,神的榮光將充滿一切,沒有任何遮掩和黑暗。 根基用12種不同的寶石修飾的象徵意義: 多樣性和美麗:用12種不同的寶石來修飾城牆的根基,象徵著新耶路撒冷城的多樣性和無與倫比的美麗。每種寶石都有其獨特的光彩和價值,展示了神創造的豐富和多樣。 數字12在聖經中常常象徵著完美和完整,用12種寶石來修飾根基強調了新耶路撒冷城的完美和完整。 大祭司胸牌上也有12粒寶石,雖然寶石種類約有一半不同,正反映神將萬物更新變得更美好,不單包含以色列支派寶石代表的舊約聖徒,也新增新約時代的眾聖徒作為新耶路撒冷城的寶石。

21.7 對我說話的,拿着金葦子當尺,要量那城和城門城牆。城是四方的,長寬一樣。天使用葦子量那城,共有四千里,長、寬、高都是一樣;(啟21:15-16) 為什麼要量度城牆之長闊高,城又為什麼是四方的、四千里長闊高的城牆又是什麼的概念?

天使使用金葦子量度新耶路撒冷城的長、寬、高,其目的是多方面的: 1. 顯示神的秩序與計劃: 量度城牆的長、寬、高強調了新耶路撒冷城是按照神的完美計劃和設計建造的,展示了神的秩序與精確,一切都是神所精心設計的,沒有任何瑕疵。這座城將是神永恆的居所,充滿了祂的榮耀與同在。 2. 新耶路撒冷城(教會)是由許多基督徒的活石組成,神也要量度我們,是否合乎標準?我們一生的果效是否合乎神所賜給我們的機會、資源、恩賜、時間? 我們的人生是否合乎神量度的標準?符合體現天國的價值?能否通過上主的QC pass? 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太7;2) 有一根葦子賜給我,當作量度的杖;且有話說:「起來!將神的殿和祭壇,並在殿中禮拜的人都量一量。(啟11:1) 新耶路撒冷城四方的形狀象徵: 1. 穩固和安全,不可動搖的居所。 2. 完美與完整 3. 天國的普遍性和包容性,向四方所有信徒開放。 四千里長寬高的概念: 四千里原文是12,000 stadios (~186米)= 2230 km (參考:香港到北京1965 km) 1. 巨大的規模: 四千里的城牆展示了新耶路撒冷城的巨大規模。象徵著神國度的廣大和無限, 反映了神的無限與偉大,超越我們現在的理解和想像。 2. 新城耶路撒冷長闊面積佔地2230×2230= 490萬平方公里 而羅馬帝國公元50年面積為 420萬平方公里 因此四千里長闊其實就是代表當時認知的世界天下面積,羅馬帝國指示包含在其中。 四千里(2230km)高是很驚人的高度,1km 便等如333層樓高,2230km 即是超過74萬層樓高!一般我們見到天上的雲層高度就只有 2-13km.  因此這樣崇高的新耶路撒冷城正彰顯神的偉大和崇高,是屬天的境界。 3. 至聖所也是長闊高一樣的正方形,代表整個聖城耶路撒就是親近神的至聖所,神人之間再冇隔阻。 (參考:所羅門聖殿的至聖所尺寸為 20肘長、20肘寬、20肘高(王上6:20)。即約為9米見方和高.

21.6 城牆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啟21:14) 十二使徒的名字是誰?猶大成為沉淪之子,誰人可真正代替他成為十二使徒之一?

新耶路撒冷的城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這十二使徒的名字可以追朔到耶穌最初選召的十二使徒。然而,由於猶大賣主丟了他的職份,成為沉淪之子,使徒們推選兩個人之後禱告搖籤,選出馬提亞來替代猶大,成為十二使徒之一(徒1:15-26) 但馬提亞是否就是天上聖城新嘅路撒冷十二使徒之一,聖經沒有記載他的歷史。 按照文獻,有以下的傳說: 1. 馬提亞先去了猶太行省傳教,然後去了埃塞俄比亞,並在科爾基斯受石刑而死。 2. 馬提亞是在耶路撒冷受石刑,其後被斬首而死 3. 馬提亞因年老體衰在耶路撒冷去世。 似乎他對開拓教會的影響力很有限,若果按著拓展教會成效角度看,第12位使徒應該是保羅更適合,但是為什麼只能是12位? 數字12在聖經中具有豐富的象徵意義,通常代表完整(complete)、秩序和神的國度 聖經上的十二: 12支派、12門徒、12使徒、審判以色列人的12寶座、 新耶路撒冷城有12根基、12種寶石、12個門、其上有12個天使 一年有12個月、生命樹結12樣果子。 因此我認為12是一個象徵代表性的數字,最重要是“使徒”的實質,誰人是勇於開荒拓展上帝的國度,有使徒的恩賜和肩負起使徒的使命,忠誠地實踐出來,這些人都是十二使徒之一,12根基就是代表完全的根基,由十二使徒(完全的使徒),有基督作房角石,從其上建造起來,其上的工程再由先知、教師、傳福音的、牧師和各樣有恩賜的弟兄姊妹努力同心建造, 最終成為聯絡整齊的一座城,盛戴神的榮耀和豐滿。每一個參與天國的事奉和建造教會的工程,其名字都永遠刻在新耶路撒冷城。

21.5 城中有神的榮耀;城的光輝如同極貴的寶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啟21:11) 為什麼用碧玉水晶形容城的光輝?

碧玉和水晶的象徵意義 1. 碧玉(Jasper):    - 純淨無暇:碧玉是一種珍貴的寶石,通常呈現出透明或半透明的特性,象徵著純淨無暇。這反映了新耶路撒冷城的純潔和完美,毫無瑕疵。    - 榮耀和光輝:碧玉的光彩耀眼,象徵著神的榮耀和光輝充滿整個城。神的榮耀透過城的每一部分展現出來,使得城閃耀著無與倫比的光輝。 2. 水晶(Crystal):    - 透明和明亮:水晶的透明和明亮象徵著城的光輝無比純淨,沒有任何黑暗和污點。這也代表了神的同在帶來的完全光明,沒有一絲陰影。    - 屬靈的透徹:水晶的透徹性象徵著屬靈的透徹,新耶路撒冷城充滿了神的真光和真理,沒有任何虛假和誤導。 用碧玉和水晶來形容城的光輝,強調了新耶路撒冷城是神完美創造和幾千年來耐心雕琢的表現,教會是他的傑作、愛的結晶。充滿了神的榮耀和完美。這些寶石的光彩和透明度象徵著神的純潔和無瑕。 神的同在帶來的完全光明和榮耀。這意味著在新天新地中,神的同在將充滿一切,沒有任何黑暗和隱藏。 碧玉和水晶都是極為珍貴和美麗的寶石,象徵著新耶路撒冷城的屬靈美麗和寶貴。這也表達了神對祂子民的愛和珍惜,新城是為祂的子民精心設計預備和建造的永恆居所。

21.4 得勝的,必承受這些為業:我要作他的神,他要作我的兒子。(啟 21:7) 在永恆得勝者可以承受的基業是什麼?和不得勝、謹謹得救的的基督徒有什麼分別?

得勝者指的是那些在信仰上忠心並克服了各種試探和挑戰的基督徒,為主打完美好的仗,跑過當跑的路,守住所信的道。這些得勝者在永恆中將承受以下的基業和獎賞: 1. 享有永遠的生命 永與神同在,享受與神的親密關係,與神親密的程度,(坐主寶座的左右)在乎今生和神的經歷、對神的認識和擺上、奉獻、事奉,能否為主受苦,至死忠心為主作見證,生命有多麼成熟似主,是否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和愛人。 得勝者將住在新耶路撒冷,他的僕人要見他的面!在神的光中行走、歡呼、雀躍、跳舞、飛翔、敬拜,享受神的榮耀同在,好得無比! 2. 成為神的兒子 這強調了他們在神國度中的尊貴身份和繼承的權利,神的名字要寫在他們的額上,獻出他們是屬於神,是上主得意的傑作(正如藝術家會在他的精心傑作署名一樣) 3. 得著生命的冠冕、榮耀的冠冕、不朽的冠冕、公義的冠冕、喜樂的冠冕,與主一齊同座寶座,執掌王權 4.  得著永恆的產業 (參考:忠心有見識的僕人可獲主人賞賜5座/10座成的賞賜的比喻,因為在小事上忠心,主人要將更大的事加給他們,擴大他們的治理範疇) 在永恆神的國度要加增無窮,所以得勝者所管理的範疇也要不斷加增。 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賽 9:7) 5. 從主得著尊貴、榮耀、稱讚,父賜給主的榮耀。主也要賜給我們 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正如我們合而為一. (約 17:22) 使你們的信心既經過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1:7) 與僅僅得救的基督徒的區別 1. 屬靈的獎賞: 得勝者在信仰生活中展示了堅定的信心和忠誠,因此在永恆中將享有相應的屬靈獎賞和尊榮。 (主要按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僅僅得救的基督徒雖然也得到永生,但因為不忠心就被奪去冠冕和失去永恆的獎賞。 2. 得勝者經歷了更多的屬靈成長和成熟,面對試探和挑戰時依靠神的力量得勝,有輝煌的戰績在永世給給所統治神的子民作見證,歸榮耀與神。 僅僅得救的基督徒在屬靈成長上有限,不肯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缺乏今生與主獨特精彩的經歷,生命一片空白,只留下羞愧和遺憾,作永恆神的子民之鑑誡 3. 得勝者在永恆中與神的親密關係將更加深厚,享受更完全的同在和親密。 僅僅得救的基...

21.3 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啟 21:5) 在永恆神將一切都更新了?更新了什麼?新天地和舊天地有什麼分別?

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這句話是神在宣告祂已完成的全新創造工程,一切都這麼令人滿意和驚嘆,上主從永遠到永遠的計劃完全成就了! 神將一切都更新了, 更新的範疇: (1) 物質世界:舊的天地將消失,神將創造一個嶄新截然不同的新天和新地和動植物,一切都和平共處,不傷人、不害物。 (2) 人類社會:新的耶路撒冷將降臨,新城將成為神與祂子民同在的地方,人與人之間再冇嫉妒、紛爭、虛謊、欺詐、貪婪、強暴、淫亂、敗壞.....人類社會坦誠互相互愛,徹底是愛的世界! (3) 生命狀態:所有的痛苦、死亡、悲哀、哭號和疼痛將被神完全除去, 被永恆的生命、平安和喜樂取代。 2. 更新的意義:完全的救贖 神的更新工作展示了祂的救贖計劃的最終實現,所有的創造物都將被更新和恢復到最完美的狀態。新天新地將是永恆的和平和喜樂的居所,神的子民將永遠與祂同在, 將不再有罪惡和腐敗,一切邪惡和不義都將被消除,有永義居在其中。 新的耶路撒冷是完全的聖城, 是上主統治的中心,也是神恩愛的標本,世人透過新耶路撒冷(教會)的見證就知道造物主和救贖主的偉大,可信十分可佩服,象徵著神的完全統治和榮耀。

21.2 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裏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啟21:1-2) 這是新天新地開始,已經離開羔羊婚宴一千年(經過千禧年國),為何教會仍叫新婦,一千年前羔羊婚宴時,教會應已經裝飾整齊,為何現在又裝飾整齊,有什麼意義 ?

新耶路撒冷被描述為由神那裡從天而降,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 過了千禧年國,教會仍然被稱為"新婦",強調了新耶路撒冷仍然保持忠貞、純潔和美麗,並且其美麗和光彩永不退色,因為新娘子在結婚是是最美麗的。 新婚蜜月的愛情也是最甜美的,充滿期待一起新鮮的享受和際遇(舊約以色列人結婚,按律法規定可以有一年休假不用當兵,好與所愛的妻快活),教會仍然被稱呼為新婦,代表新郎(基督耶穌)和新婦(教會)的愛情不褪色,仍然是愛意濃厚、互相委身、親密關係、相知、相戀、相愛。 教會越認識主,只會越發愛祂、傾慕祂,教會永遠都是裝飾整齊最好的狀態,最美麗、無瑕疵、無缺憾、最完美地和主一起相愛到永遠。 當新天新地開始時,新耶路撒冷城從天的降臨在地上,也象徵著一個全新的開始,一個完全由神掌權、無罪無垢的國度, 神要與人同住,再冇任何阻隔。 雖然在羔羊婚宴時教會已經裝飾整齊,但這並不意味著教會的預備和成長就此停止。新婦的形象在新的新地再次出現,象徵著教會在神的計劃中持續的預備和更新, 越發成熟美麗完美。

21.1 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啟21:1) 是否所有舊天地都完全消失過去了?為什麼永恆再沒有海?喜歡海上活動的人會否很失望?

新天新地,表明了一個完全嶄新的創造。先前的舊天地將完全消失 但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 那日,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銷化,你們為人 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來到。在那日,天被火燒就銷化了,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鎔化。(彼後3:10-12) "有形質"原文是elements,即是構造萬物的基本元素都要被焚燒,神徹底銷毀所有罪惡的痕跡,再創造新天新地。 永恆再沒有海: 海在古近東文化象徵混亂、邪惡和不安。在新天新地中,海的不再存在意味著: 1. 不再有混亂和不安:新天新地是一個完全和平、秩序井然的地方,不再有混亂和邪惡的象徵。 2. 完美和完整:新天新地將是神完美創造的表現,不再有分隔或障礙。 新天新地將是神完美創造的地方,遠超過我們現在的理解和想像。神將賜予我們永恆的喜樂和滿足,必定都將超越現今世界的任何經歷。 何況在永恆,從神的寶座有生命河湧流出來,新耶路撒冷城四千里長闊高,因此生命水的河必定遼闊一望無際才合比例,所以仍然有好多水上活動可以進行。

20.6 死亡和陰間也被扔在火湖裏;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啟20:14) 為什麼死亡和陰間也被扔在火湖裏?罪人在白色大寶座前便要復活按其罪行定罪,這是什麼意思?死了還要復活,再要面對第二次的死,這是什麼意思?

《啟示錄》20:14中的「死亡和陰間也被扔在火湖裏」和「第二次的死」有深刻的象徵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死亡和陰間也被扔在火湖裏: 1. 死亡的終結:死亡和陰間(即冥界,人死後靈魂的中途停留處)象徵著罪和死亡的權勢。在最終審判中,死亡和陰間被扔進火湖,象徵著這些權勢的終結。這意味著死亡再也不會對得救的信徒有任何影響。 2. 完全的勝利:象徵神對罪惡和死亡的完全勝利。火湖代表了最終的審判和徹底的消滅。這是對所有罪惡和不義的最終審判。 罪人在白色大寶座前復活和定罪 1. 最終審判:白色大寶座前的審判是指所有死人都要復活並面對神的最終審判。這是神對全人類罪行的公義審判。 2. 根據罪行定罪:罪人在復活後,根據他們一生的行為被審判,這展示了神的公義和公平。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接受相應的審判和懲罰。 第二次的死指的是靈魂和身體的永遠分離和痛苦。這意味著那些被定罪的人將永遠與神隔絕,並承受永遠的懲罰,因為這些人今生拒絕神的救恩,也不去尋求神。 (或接著靈魂終滅論。最終永遠滅亡消失,離開主便失喪了生命) 死了還要復活,  就是要圍著面對第二次的死,在光明中受審不至於不明不白,萬膝要跪拜萬口要承認耶穌是主!

20.5 那迷惑他們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裏,就是獸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們必晝夜受痛苦,直到永永遠遠。(啟20:10) 魔鬼獸和假先知是否要在火湖裏受永遠的刑罰?但是除了神意外所有受做之不都是別朽壞和必死的(mortal), 地獄既是上主棄絕的地方,離開神的面光,魔鬼、獸和假先知又怎能永遠活著受苦而不滅亡?受永遠的極刑,有意義嗎? 就是罪人犯罪,各人也有不同的程度之惡行,雖然在地獄可能痛苦有分等級和階段,但若乘以無限永遠的時間,這有能否顯出神對不同程度罪惡的公平和公義審判?

I.  永遠的刑罰論: 魔鬼、獸和假先知將被扔進硫磺火湖中,並受永遠的痛苦。這段經文強調的是他們將遭受的永遠刑罰和神對邪惡勢力永遠徹底的剷除。 按字面解釋,永遠就是永遠, 永不止息的痛苦和刑罰,雖然受造之物都是必朽壞的,但這裡的「永遠受苦」主要強調的是靈魂的永遠刑罰。在神的公義審判中,這些邪惡勢力被賦予了一種“不朽:的狀態,以便他們能夠在永遠的火湖中承受痛苦。 地獄被描述為神棄絕的地方,遠離神的光和愛。魔鬼、獸和假先知在這裡受永遠的痛苦,象徵著他們永遠與神隔絕,並承受神的烈怒和審判。 永遠的刑罰強調了神的絕對公義和對邪惡的最嚴厲的審判並罪惡的可怕性。這樣的懲罰有幾個重要意義: 1. 公義的彰顯:永遠的刑罰展示了邪惡的可怕和神最終公義的審判,確保所有罪惡都得到應有的懲罰。 2. 邪惡的根除:這樣的刑罰保證了邪惡勢力被徹底根除,無法再對神的創造造成威脅。 3. 神的榮耀:永遠的刑罰彰顯了神的聖潔和公義,使祂的名得到榮耀和敬畏。 雖然各人犯罪的程度不同,但神在地獄中的懲罰也可能依據罪行的程度有所區別。這意味著在永遠的刑罰中,會有不同的等級和程度,以彰顯神對不同罪行的公平和公義審判。  II. 靈魂終滅論: 靈魂終滅論認為,最終不信者的靈魂將在神的審判後徹底滅絕,不會經受永恆的痛苦。這種觀點強調神的公義和慈愛,認為永恆的懲罰過於殘酷,否則無論今生大罪、小罪乘以永遠無限時間,便是無限的極刑和痛苦,這種安排怎能展示神公義公平一面?對罪人永遠殘忍的扔在火湖裏有什麼意義? 神的公義不會允許無限期的懲罰將加諸於有限的罪行。靈魂滅絕是一種有限的懲罰,符合神的公義和慈愛屬性  “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靈魂和身體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  (太10:28) 清楚指出懲罰是消滅。消滅即是不復存在,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 (太7:13) 滅亡就是在沒有生命和存有,若非生命的主維繫生命,mortal 始終都是mortal。 “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 (羅6:23) 神對犯罪的極刑審判就是宣佈和執行死亡(消滅生命) 關於其他永遠刑罰的聖經,永遠原文也可以只是極悠長的時間,啟示錄始終是啟示文學體裁,文章可以誇飾法表達以致讀者深刻體會,耶穌...

20.4 出來要迷惑地上四方(原文是角)的列國,就是歌革和瑪各,叫他們聚集爭戰。他們的人數多如海沙。(啟20:8) 歌革玛各是指哪些國家?他們為何要聚集爭戰

「歌革和瑪各」的名字源自以西結書38-39章,描述的是末日的戰爭和神對敵人的審判。 - 歌革:被描述為瑪各地的王,代表末日敵對神的勢力。 - 瑪各:代表歌革統治的地方,象徵那些與神對立的列國。 歌革和瑪各的聚集爭戰象徵著末日的最終反叛。在撒但被釋放後,牠會迷惑地上四方的列國,召集這些敵對勢力與神和祂的聖城對抗。這場戰爭象徵了邪惡勢力的最終挑戰和反抗,垂死一搏,並最終在神的審判中被徹底消滅。 「那一千年完了,撒但必從監牢裏被釋放。出來要迷惑地上四方(原文是角)的列國,就是歌革和瑪各,叫他們聚集爭戰。他們的人數多如海沙。 猶太史學家約瑟夫斯認為他們是在《創世記》中記載,挪亞的孫子、雅弗的兒子、瑪各的後代 「歌革」(指首領)及「瑪各」(指地方)兩詞在後來在猶太人的預言文獻裡,常用作代表惡勢力或地上反叛神國的代表詞 歌革是幾個民族的王,根據以西結書,將會在七年災難的末時,率領多國軍兵自北方極處殺來,而1000年後,歌革和瑪各是兩個臣服於撒旦、再次召集各種邪惡力量爭戰的,結果仍是被神殲滅全軍。  

20.3 這是頭一次的復活。(其餘的死人還沒有復活,直等那一千年完了。)在頭一次復活有分的有福了,聖潔了!第二次的死在他們身上沒有權柄。他們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並要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啟20:5-6 ) 教會的眾聖徒不是當天上號角響起主再來時、便在雲中已經被提並且有復活的身體嗎?為何這次在災難中見證主甚至殉道的復活才算是頭一次復活呢?頭一次復活是什麼意思?什麼叫第二次的死?那些人要受第二次的死?

在千禧年國開始時的復活為第一次復活(表示還有另一次,即在千禧年國之末),能在此時復活的是有福者,因此復活是進入千禧年國裡,承受國度權能的榮耀時間 兩批復活: A) 復活得生(頭一次復活,是義人的復活) 他們都復活了,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啟20:4 )  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來11:35) B) 復活定罪 (第二批復活是在千禧年後) 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約5:29) “頭一次”復活。原文就是最先的、第一的,不一定是“次數”的第一。在啟示錄中這字也多次譯作“先”或“首先”的。那只不過表示先復活的一班人而已。 實際上在這一群先復活的人中不止一次的復活。因在主復活後已有少數舊約聖徒復活(太27:52-53)屬於主的信徒在教會被提(*)時也先復活,大災難中還有二見證人的復活。他們顯然都是在先復活的一群人之中.  頭一次的復活還包括基督再來時,那些因為見證主、在大災難中殉道的聖徒的復、這些殉道者和忠信者也屬於頭一批首先從死裡復活,並在千禧年期間與基督一同作王。 (*)被提指的是當天上號角響起時,已睡聖徒先復活、活著的信徒也身體改變被提到雲中一起與基督相遇。(帖前4:16) 第二次的死是在最終白色大寶座審判之後,那些拒絕接受救恩的人被扔進火湖地獄的永遠刑罰。「死亡和陰間也被扔在火湖裡,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啟 20:14) 第二次的死是針對那些拒絕接受耶穌基督救恩的人。在最終審判中,這些靈魂永遠受痛苦和滅亡。這是神對罪惡的最終公義審判,強調了罪行的嚴重性和永遠滅亡的後果。

20.2 我又看見幾個寶座,也有坐在上面的,並有審判的權柄賜給他們。我又看見那些因為給耶穌作見證,並為神之道被斬者的靈魂,和那沒有拜過獸與獸像,也沒有在額上和手上受過他印記之人的靈魂,他們都復活了,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啟20:4) 經文題到幾個寶座,是誰人座的?為何有幾個寶座?那時那些為主作見證甚至殉道的聖徒都復活了,為何他們要同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不應該是與主作王到永永遠嗎?有什麼象徵意義?

寶座代表神授予的審判權柄、這些寶座上的人包括那些在大災難中殉道的聖徒以及忠心跟隨基督的人。他們被賜予審判的權柄,是因為他們忠於信仰並見證耶穌基督。 有幾個寶座的原因: 寶座英文是thrones,未必限於“幾個”、寶座的眾數象徵著神對信徒的獎賞和榮耀、能坐審判的寶坐。這些寶座代表神對那些忠於信仰、不受獸和獸像迷惑的人的認可和獎賞。先前已有24位長老坐寶座帶領敬拜 聖徒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這段時期被稱為千禧年。千禧年是神應許的一個時期,基督在地上建立祂的國度,並在這期間展示祂的權能和榮耀。 - 試驗和審判:千禧年是對那些忠於基督的人的獎賞,與主同坐補助作王、同時也是對世人的一個最終試驗期。 - 神國的實現:這段期間是神國度在地上完全實現的時期,象徵著基督的最終勝利和神的全能。 這一千年的統治期特別強調了神對那些忠於祂的人所賜予的權柄和榮耀。這是一個預示著最終永恆國度的象徵階段,展示了神對世人的審判和最終的勝利。

20.1 他捉住那龍,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把牠捆綁一千年,扔在無底坑裏,將無底坑關閉,用印封上,使牠不得再迷惑列國。等到那一千年完了,以後必須暫時釋放牠。(啟20:2-3) 為何神要差派天使捆綁撒旦並扔在無底坑一千年?為何不與獸和假先知即時被扔到火湖地獄裏面?

撒但會被關押在無底坑一千年而不是直接被扔到火湖地獄: 1. 這一千年的時期通常被稱為「千禧年」,是基督在地上統治的一個和平和公義的時期。撒但被捆綁一千年是為了使世人能夠在沒有撒但干擾、迷惑的情況下生活,是對世人的試驗。 2. 撒但被捆綁一千年後,會被短暫釋放,這段時間將成為最後一次試驗人類的機會。這次釋放將展示那些仍然選擇反抗神的人,將受到公義的審判和應得的報應, 徹底剷除罪惡、最終,撒但會被永遠扔到火湖地獄裡。 撒旦墮落之前本為天使長,沒有另一個“魔鬼”引誘牠去驕傲犯罪挑戰上主的權威,牠仍然會犯罪。 在伊甸園時候,人們也像千禧年的景況,有最好的環境和糧食資源充沛,但亞當夏娃仍然會犯罪。 上帝設立千禧年國的時候,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證明人犯罪是本身的私慾發動,有些人卻甘心享受罪中之樂而選擇自私的道路,因而產生罪行,證明犯罪不是環境惡劣的問題,也不是魔鬼引誘試探的問題,而是人自甘墮落的問題。 另外原因就是在千禧年國度,神要高舉以色列,超乎其他國家,擴大他們的版圖,藉以應驗上主對亞伯拉罕所立的約。 3. 獸和假先知在第19章已經被扔到火湖地獄裡,因為他們在地上的罪行、霸權和對全人類大規模的迷惑,獸(敵基督)和假先知犯罪影響最深,不單止發動大規模流人血的戰爭,更是狂妄自大自稱為神,帶領群眾褻瀆真神. 撒但的關押和釋放則有著更宏觀的救贖計劃,他要用千禧年國對世上的人作最後的煉淨,展示了神對人類歷史的掌控和最終的勝利。

19.5 我看見那獸和地上的君王,並他們的眾軍都聚集,要與騎白馬的並他的軍兵爭戰。(啟 19:19)為什麼那獸和地上的君王並他們的眾軍,已經見到羔羊帶著千萬聖駕雲降臨,萬族都要因耶穌再來哀哭,為什麼他們仍然竟然聚集要和羔羊和他的千萬聖者爭戰?

主耶穌再來時,獸、地上的君王和他們的眾軍聚集起來與騎白馬的耶穌和他的軍兵爭戰 他們仍然聚集爭戰抵擋主的原因: 1. 頑固的反抗:這些邪惡勢力和他們的跟隨者即使在面對明顯的神蹟、空前絕後的災難審判和基督及千萬聖者榮耀的再來,仍然保持頑固的反抗,垂死一搏。他們心硬且不願意悔改,拒絕承認耶穌的權柄和統治。 2. 撒但獲假先知的欺騙:獸和邪惡勢力受撒但的控制和影響,撒但一直以來都在迷惑和引導人們反抗神。即便在面臨最終的審判,他仍然試圖煽動人們對抗基督和他的軍隊。 3. 屬靈的盲目:這些人被邪惡蒙蔽了心眼,無法看清真理。即使看到耶穌再來的榮耀和威嚴,他們仍被自己的罪惡和頑固所束縛,選擇了與基督對抗,自持自己龐大先進的戰鬥能力。 4. 預定的命運:根據聖經的預言,這場最終的爭戰是必然會發生的,是善與惡之間的決戰,神對邪惡勢力的最終審判和清算的一部分。這場爭戰的結局已經預定,邪惡勢力將被徹底擊敗。最終完全的勝利屬於神和他的子民。

19.4 我就俯伏在他腳前要拜他。他說:「千萬不可!我和你,並你那些為耶穌作見證的弟兄同是作僕人的,你要敬拜神。」因為預言中的靈意乃是為耶穌作見證。(啟 19:10 ) 為什麼約翰竟然那麼糊塗要拜天使?他看見什麼?

約翰俯伏在天使腳前要拜他,我們看來是個令人驚訝的舉動,因為除了神以外,我們不可以向別的受造物跪拜。因此約翰必定是見到羔羊婚宴的異象後,以為向他顯現的天使就是上帝,所以便俯伏敬拜他 1. 天使的榮耀與威嚴 約翰在異象中看見了天使的榮耀和威嚴,令人感到驚訝和敬畏,誤以為他就是神 2. 強烈的情感反應 約翰見到了天國和救恩的榮耀: 千千萬萬天使歌唱敬拜、無數蒙恩得救的人裝飾整齊預備好了和羔羊的婚宴的喜樂洶湧歡騰,根深體會羔羊流血犧牲捨命的愛和拯救的恩情,這種情感的高漲可能讓他一時失去了判斷,做出了下意識的反應。 3. 神聖的信息 約翰剛剛聽到天使宣告「凡被請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這是極其重要的神聖信息 約翰可能因為這個信息的重要性而深感敬畏,連賓客也這麼有福,何況教會作為主角!Hallelujah!

19.3 天使吩咐我說:「你要寫上:凡被請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又對我說:「這是神真實的話。」(啟示錄 19:9 ) 參加羔羊婚宴的賓客是誰人?他們是否教會的一份子?教會在羔羊婚宴的角色中是新婦,不是賓客。為什麼參加羔羊婚宴的賓客有福了?

羔羊的婚宴,是指基督(羔羊)與他的教會(新婦)之間的聯合和慶祝, 因此基督和教會是主角,不是賓客,神為他的愛子擺設娶親的筵席 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的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太 22:1-3) 有福的賓客是那些受邀參加婚宴的人。這些賓客可能包括: 1 天使和其他天上的存在的靈體:他們見證了基督與教會的聯合,也參與這個慶祝。 2. 其他蒙恩的人:在末世以色列人被迫害、幾乎滅絕,那時剩餘的以色列人誠心認罪及承認耶穌是彌賽亞,和全球剩餘的悔改求告主名的人 以色列人“全家得救”是仍然聖經的預言.   這樣,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羅 11:26) 這些最後機會信主的人,並不是教會(因為當他們求告主名的時候,主便和千萬聖者(先前被提的教會)降臨滅絕敵基督和假先知的勢力,拯救以色列民 看哪,主帶著他的千萬聖者降臨。(猶1:14) 我觀看,見天開了。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稱為誠信真實,他審判爭戰都按著公義.....天上的眾軍騎著白馬,穿著細麻衣,又白又潔,跟隨他。有利劍從他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啟 19:11-16) 3. 歷代出世便夭折或未曾有分辨善惡的能力去行惡的嬰孩和孩童,他們從來沒有犯罪,因此也不需要羔羊的血洗淨他們的罪,也可以在天國的筵席裏。 這些賓客見證並慶祝教會與基督的聯合典禮,見證神的信實和無限的愛。 這些賓客能夠見證和參與基督與教會的聯合,這是一個偉大的屬靈榮耀和祝福。能參加婚宴也象徵可進入神的國度,享受永恆的喜樂和福分。

19.2 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啟 19:8 ) 細麻既是聖徒自己所行的而義,為什麼說聖徒蒙恩才得以穿上?聖徒有行多少義行,才算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那僅僅得救的聖徒,是否也一樣有光明潔白的細麻衣?

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 這細麻衣象徵聖徒所行的義,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數量計算問題,而是反映"恩典與行為的結合"。 恩典的本質:雖然細麻衣象徵聖徒的義行,但這些義行本身也是因神的恩典而產生的。聖徒能夠行義,是因為他們先蒙了神的恩典,得到了聖靈的感動、引導和力量。因此,光明潔白的細麻衣是恩典與義行的結合。聖徒所行的義不是靠自己能力完成的,而是因為他們與基督聯合,接受了神的救贖和聖靈的更新。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8-10) 在神的眼中,義行的質量更重要,而不是單純的數量, 真正的義行應該是出於愛神和愛人的動機,而不是為了獲得獎賞或基於什麼交換條件。 義行是聖徒內心純潔和信仰真實的外在表現。神看重的是信徒的內心和動機,而不是表面的行為或義行的數量 所有信靠耶穌基督得救的聖徒,都將穿上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是因為他們在信仰中接受了“神的義“,基督成為我們的義,我們所有的罪過被基督的血洗淨,成為聖潔。 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啟7:14) 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裡,是本乎神,神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林前1:30) 得救的聖徒應該在信仰中不斷成長,努力遵行神的旨意,追求成聖,這樣他們的義行才能更加豐富和光明潔白。

19.1 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啟19:7) 新婦是誰?她如何才算為羔羊婚宴預備好自己?

「新婦」是指教會,即所有信靠和跟隨耶穌基督的人。新婦準備好參加羔羊(耶穌基督)的婚宴,象徵教會(基督徒)與基督的聯合慶典和體現最終的救贖(新婦裝飾整齊,身體得贖,蒙恩得穿光榮潔白的細麻衣,戴上主為愛祂的人所加冕榮耀生命的冠冕)。 教會被視為基督的新婦、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使教會成為無瑕疵的新婦。(弗5:25-27)教會包括所有時代和地點的真正信徒( 所有舊約和新約信靠神而得救的人、不分種族、國界、膚色、性別、階級、年齡、強弱、 貧富....)。 新婦的準備: (1) 信心和忠誠: 婚姻是雙方的至死不渝的盟約,新婦準備好意味著教會及其成員在信心和忠誠上準備好,這包括悔改、信靠和持守信仰。 (2)聖潔和公義的生命: 教會被呼召活出聖潔和公義的生命,信徒應該言行一致,生活言語、行為、思想與神的旨意一致,這樣才能在基督再來時無愧地站立在他面前. 凡從神生的就不犯罪,就勝過世界!就會勇敢見證主,在人面前成承認主的名。 1. 我們知道凡從神生的,必不犯罪;從神生的,必保守自己,那惡者也就無法害他。(約壹 5:18)     2. 凡從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為神的道存在他心裡;他也不能犯罪,因為他是由神生的。(約壹3:9) 3. 因為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勝過世界的是誰呢?不是那信耶穌是神兒子的嗎?(約壹5:4-5) 4. 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8:37) 5. 弟兄勝過他,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啟12:11) (3) 愛和良善的行為:信徒應該以愛心和實際的善行來榮耀神,真正信主的人必定會忠貞地愛神。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 (弗5:25-27) 我為你們起的憤恨,原是神那樣的憤恨,因為我曾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要把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林後11:2)

18.2 看見燒她的煙,就喊着說:「有何城能比這大城呢?」(啟 18:18) 有一位大力的天使舉起一塊石頭,好像大磨石,扔在海裏,說:巴比倫大城也必這樣猛力地被扔下去,決不能再見了。(啟18:21) 巴比倫大城的結局是什麼?為何有如此的結局?

巴比倫大城象徵著一個充滿罪惡和腐敗的世界體系。這座城市追求奢華、財富和權力,並引誘人們遠離神,沉迷於世俗的享樂和不義之中(啟18:3) 她的罪惡包括貪婪、不義、偶像崇拜、剝削他人和淫亂,這些行為使得她成為神審判的對象。 巴比倫大城的最終結局 1. 完全毀滅: 天使舉起一塊大磨石扔在海裡,象徵著巴比倫大城將被猛烈地摧毀,徹底消失,再不會存在。強調了徹底的毀滅,沒有任何殘存的可能性,就如同磨石沉入海底再也看不見。 2. 煙霧彌漫:  “燒她的煙”顯示了這座城市被火焚燒的景象,象徵著她的罪惡和腐敗和總有一切的財物奢華被徹底清除。 昔日他所誇的榮華富貴、極盡奢華、歌舞昇平、各色各樣享受.....全都頓時全都消失了,只留下被燒焦的廢墟. 燒煙象徵著神的審判和憤怒,這座城市因她的罪行而受到應得的懲罰。 巴比倫的毀滅是彰顯神公義審判和祂對罪惡的厭惡以及祂對公義的堅持。神不容忍罪惡和不義,這座城市的毀滅是對她罪行的應得懲罰(啟18:5-8)。 3. 清除罪惡的勢力,為新天新地的到來做準備。在新天新地中,將不再有罪惡、腐敗和不義存在(啟21:1-4)

18.1 這貨物就是金、銀、寶石、珍珠、細麻布、紫色料、綢子、朱紅色料、各樣香木、各樣象牙的器皿、各樣極寶貴的木頭,和銅、鐵、漢白玉的器皿,並肉桂、荳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細麵、麥子、牛、羊、車、馬,和奴僕、人口。(啟18:12-13) 大巴比倫城極盡奢華,和牠有貿易和生意往來的都發財,上述他們貿易買賣的清單有什麼特別之處?

大巴比倫城的貿易貨物清單之特點: 所列28項物品可分為六類(啟18:12-13): ⑴寶石和金屬; ⑵昂貴的織物; ⑶昂貴的木材和建築材料; ⑷香料和香水; ⑸食物; ⑹動物與車輛,甚至人類奴隸。 1. 奢華與富貴: 貨物包括金、銀、寶 石、珍珠、細麻布、紫色料、綢子、朱紅色料等,這些都是奢華和高價值的商品,象徵著巴比倫城的富貴和奢華生活。 這些奢侈品顯示出這個城市追求世俗的榮耀和財富,並以此吸引和引誘他人。 2. 種類繁多,從奢侈品到日常必需品,包括食物(如細麵、麥子、牛、羊),香料(如肉桂、荳蔻、乳香),以及各種器皿和材料(如象牙器皿、銅、鐵、漢白玉)。展示了其貿易網絡的廣泛性和影響力。 3. 奴僕和人口販賣竟然合法化!公然的剝削和對人權的漠視,以權力勞役百姓 「奴僕、人口」原意是「人的身體和靈魂」 羅馬帝國時期進口了大量奴隸來為其奢華服務,估計佔帝國人口~30%;這種「販賣人口(奴隸財富)」是以犧牲按照上帝形象創造的人類為代價的 這顯出巴比倫城的罪惡和何等腐敗,(竟然倒退到人口販賣的年代),顯示貧富懸殊超級嚴重,巴比倫大城大富大貴,不斷累積財富,奢華度日,甚至人作奴僕、為資產,將人唯物化,踐踏神的形象、不尊重生命。因為它不僅追求物質財富,還剝削和奴役他人來達到自己的目標。 4. 巴比倫城最終會因其罪惡和腐敗而被神審判,這些貨物也將隨著城市的毀滅而頓然消失。 貿易和財富在這裡被描繪成短暫和不可靠的,可以傾一間消失,一無所有,提醒我們不要過度依賴世俗的財富,而應追求永恆的價值。

17.8 你所看見的那十角與獸必恨這淫婦,使她冷落赤身,又要吃她的肉,用火將她燒盡。(啟17:16) 為什麼獸會恨這淫婦?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最後獸要怎樣對淫婦?

獸和淫婦之間的複雜關係及其最終的命運: 獸憎恨這大淫婦: 1. 權力的爭奪: 大淫婦象徵著一個充滿罪惡和腐敗的勢力,通常被理解為象徵著一個邪惡的宗教聯盟體系。獸和淫婦之間的關係是基於權力和利益的結盟,但這種結盟並不穩固。 獸帝國崛起之先,是依靠大孕婦財力、勢力和迷惑群眾的宗教能力,所以被他所騎上(管轄住)。 但當獸和十角(象徵著十個國王或王國)已牢牢掌握權勢,甚至敵基督自稱為神,直接要求世人敬拜,不再需要淫婦的時候,獸的帝國會轉而對她產生敵意,因為她的存在可能威脅到他們的權力和統治。 2. 內部的背叛: 大淫婦的腐敗和罪惡最終會導致她被自己的盟友背叛。這表明邪惡勢力之間的聯合是脆弱的,是基於利益的交換,最終會因內部的背叛和爭鬥而瓦解。 他們之間的關係: 1. 結盟和共謀:關係是基於共同的利益和目標。他們聯合起來對抗神和祂的子民,試圖通過邪惡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種結盟是暫時的,當利益衝突或權力爭奪出現時,他們之間的關係會迅速破裂。 2. 利用和控制: 大淫婦利用獸的力量來維持她的影響力和控制力,而獸也利用淫婦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相互利用的關係最終會導致內部的矛盾和衝突。 最後獸要怎樣對淫婦: 1. 冷落和羞辱:    - 獸和十角會使淫婦冷落赤身,這象徵著她的羞辱和失去影響力。她的罪惡和腐敗將被暴露,失去她曾經擁有的權力和榮耀。 2. 毀滅和懲罰: 獸和十角會吃她的肉,用火將她燒盡,這象徵著她的徹底毀滅和懲罰。這表明邪惡勢力最終會自相殘殺,並在神的審判中被徹底消滅。

17.7 那先前有如今沒有的獸,就是第八位;他也和那七位同列,並且歸於沉淪。(啟17:11) 這第八位的獸(先前有如今沒有)是指誰人 ?

「獸」是末世獸,此獸是敵基督帝國的最後形態,當牠出現時,控制牠的便是「第八位」,此人與七王同列,也是帝王。末世獸即復興的羅馬帝國(參但7:23), 當十王在位時便成立(參但7:24),在這末世獸中會長出 一角來(參但7:8),他將一統天下,領導十王,是為敵基督,即本節的第八位。

17.6 智慧的心在此可以思想。那七頭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又是七位王;五位已經傾倒了,一位還在,一位還沒有來到;他來的時候,必須暫時存留。(啟17:9-10) 為何用山形容王 ?五位已經傾倒了,一位還在,一位還沒有來到、這是指哪七個王 ?

有幾個可能的解釋: (1)歷史性: 當時,羅馬帝國已經有五個王傾倒了,同樣都是死於非命、被人暗殺。那「一位還在」的王相信就是凱撒尼祿,他的希伯來名字所代表的數字加起來就是六百六十六。當時讀啟示錄的人很明白六百六十六是指那一個人,所以,本章對當時的人,尤其是面對逼迫的基督徒相當有震撼力!尼祿王自命為神,並相信自己會死後復活,像耶穌一樣。他極盡奢華、淫亂和放蕩。根據歷史記載,羅馬城曾被人焚燒,尼祿王就把罪歸咎於基督徒,肆意逼害。許多基督徒因而被扔進鬥獸場、被放逐、被充公財物,甚至活活被燒死。其實,這是一個循環模式,對當時歷史有其意義,對今天也有其意義。因為聖經沒有告訴我們那「一位還沒有來到」的具體是誰. (2) 「山」象徵強權和勢力之統治的能力、(參創49:2;賽2:2;耶51:25;但2:35)、用山來形容王,可以理解為形容這些王的權勢和地位。 故「七座山」代表七個統治世界的帝國,他們是歷世代意欲統一天下及敵視神之子民的帝國,五個已過去(即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一 還在(即羅馬),一未來(即復興的羅馬帝國)

17.5 你所看見的獸,先前有,如今沒有,將要從無底坑裏上來,又要歸於沉淪。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生命冊上的,見先前有、如今沒有、以後再有的獸,就必希奇。(啟17:8) 先前有、如今沒有、以後再有的獸何解 ?先前既有、之後消失、以後又再有是指什麼 ?

「先前有、如今沒有、以後再有的獸」,有以下幾個不同的解釋: 1. 歷史上的帝國: 這個獸象徵著歷史上已經存在、之後消失,並將再次出現的一個強大的帝國。這可能暗示著羅馬帝國,它曾經是強大的勢力,但於啟示錄的寫作時期已開始衰落。但在末世,這個帝國或其象徵的力量將再次崛起(復興中的羅馬),並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 2. 屬靈的勢力:獸象徵著邪惡的屬靈勢力,這勢力曾經在歷史中活躍,後來被壓制或消失,但將來會再次出現並影響世界。這種解釋強調的是獸作為邪惡勢力的代表。 3. 象徵一個未來的具體人物,即「敵基督者」 (從無底坑上來的獸)。這個人物曾經有影響力,然後消失,但會再次出現,成為世界的威脅。參考:小國受了死傷、後來又奇蹟地活過來,並且強大,吞拼了其他三隻角(反對牠的勢力)

17.4 在她額上有名寫着說:「奧祕哉!大巴比倫,作世上的淫婦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啟17:5) 為什麼大巴比倫是奧秘哉?有何奧秘?

“大巴比倫”被描述為“奧祕哉” 1. “大巴比倫”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稱,它象徵著一個與神對立的邪惡勢力和腐敗的體系。這個名稱代表了世俗聯合邪惡與宗教的誘惑力量、奢侈的生活方式和對神的背離。 2. “奧祕哉”強調了這個體系的神秘性和隱藏的真相,他們宣揚似是而非的道理,迷惑眾生。表面上,它可能顯得尊貴、華麗和富強 (類似今天假先知高舉宣揚的成功神學、幸福神學),但其內在卻充滿了邪惡和腐敗。這個奧秘指向了它隱藏的真正本質,即一個充滿罪惡和敵對神的體系。 3. 欺騙和迷惑: 大巴比倫的奧秘還包括它的欺騙和迷惑能力。它能夠引誘和迷惑世上的人,使他們遠離神, 迷失真道。這個體系利用其外表的華麗和吸引力,掩蓋其內在的腐敗和罪惡。 大巴比倫就是大淫婦和可憎之物的母 (“世上的淫婦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這表明它是所有罪惡和腐敗的源頭。它通過引誘和誘惑,將罪惡擴散到整個世界。 4.  敵對神的勢力: 大巴比倫象徵著一個強大而敵對神的勢力,這個勢力與神的子民對立,試圖摧毀神的計劃和子民。它代表了世俗的力量、虛假的宗教和腐敗的政治體系。

17.3 那女人穿着紫色和朱紅色的衣服,用金子、寶石、珍珠為妝飾;手拿金杯,杯中盛滿了可憎之物,就是她淫亂的污穢。(啟 17:4) 紫色和朱紅色的衣服代表什麼 ?金杯代表什麼?有什麼作用?

紫色和朱紅色的衣服 1. 紫色在古代是一種非常昂貴和稀有的顏色,通常只有王室和富人才擁有。因此,紫色象徵著權力、富裕和尊貴。 女人穿著紫色的衣服表示她擁有極大的財富和權力,但這些財富和權力是通過邪惡和腐敗的手段獲得的。 2. 朱紅色象徵著血腥、暴力和罪惡。這種顏色強調了女人的邪惡本質,她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是完全背離神的旨意, 也表明她通過暴力和罪惡的手段來維持她的權勢。 3. 金杯象徵著外表的奢華和吸引力。金子、寶石和珍珠的裝飾表明這個女人看起來非常迷人和有吸引力,然而這只是她外表的偽裝。 金杯子的奢華外表與其中盛滿的可憎之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強調了她的虛偽和欺騙。 4. 金杯中盛滿了可憎之物,象徵她的淫亂和污穢, 表明她的罪惡和腐敗達到了極點,她對世人的誘惑和引誘,她通過這些手段來迷惑和引導人們遠離神的正道, 並且這些罪惡會帶來神的審判。

17.1 拿着七碗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前來對我說:「你到這裏來,我將坐在眾水上的大淫婦所要受的刑罰指給你看。(啟17:1) 為什麼形容大淫婦坐在眾水之上、眾水代表什麼?

1. 大淫婦(屬靈的淫亂)象徵一個充滿罪惡和腐敗的勢力,是全世界迷惑人的宗教體系,假先知(啟16:13、19:20)是他的發言人。這個體系與神對立,並引誘世人遠離真理和正義。 「淫婦」為了金錢和情慾出賣性關係,即是人最親密的關係。這是以政治和偶像崇拜為中心的一個連結,有迷惑人的能力。因為,「地上的君王與他行淫,住在地上的人喝醉了他淫亂的酒。 2. 坐在眾水之上表示大淫婦對眾多民族、人民和國家的影響和控制。在古代,水常常象徵著民族和人群的聚集和混亂. 「眾水」是指一個跨國的系統,包含很多不同的國民,有各種的語言和文化。象徵著各個民族、人民、國家和語言 “你所看見那淫婦坐的眾水,就是多民、多人、多國、多方。”(啟17:15) 水也可以象徵混亂和不穩定。這表明大淫婦的統治和影響帶來了混亂、不穩定和動蕩,使得世人遠離神的正義和真理。 大淫婦在全球眾多民族和國家中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並通過她的邪惡行為和教導來迷惑和引誘眾人。 大巴比倫就是大淫婦,也是一個大城,天下邪惡的首都中心,有多人聚集,資源豐富,經濟和資訊發達,就像當今許多大城市。在創世記中,巴比倫也是一座塔,塔頂通天,人能夠與靈界接觸,透過通靈而獲取利益、財富或權力,目的是要傳揚人的名(參創11:1-4),以自己為中心,敵擋神,甚至自以為神。這個「大巴比倫,作世上的淫婦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參v.5) 所有情慾都由這系統延伸出來,為了利益、財富和權力,放下真理和關係,出賣人性和所有的價值觀。

17.2 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帶我到曠野去,我就看見一個女人騎在朱紅色的獸上;那獸有七頭十角,遍體有褻瀆的名號。(啟17:3) 為什麼形容獸為朱紅色的?這女人和七頭十角的獸是指誰?女人騎在獸上代表什麼?

朱紅色的獸 1. 朱紅色通常象徵著血腥、暴力和罪惡。這種顏色強調了獸的邪惡和殘暴本質,表明它充滿了血腥暴行和褻瀆的行為。 女人和七頭十角的獸 1. 女人象徵著一個強大的、充滿罪惡和腐敗的勢力,通常被理解為象徵著一個邪惡的大城(獸帝國的首都)或龐大聯合的宗教體系。她被稱為“大淫婦”,表示她與世俗權力結盟,並引誘迷惑世人遠離真理和正義。 2. 七頭十角的獸象徵著反基督的政治權力和勢力。海中上來的獸也有相似的描述(啟13:1),代表著一個與神對立的強大勢力。 七頭象徵著這個政權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可能代表七個山(帝國)或七個王(啟17:9-10)。 十角象徵著這個政權的權力和統治範圍,可能代表十個國王或王國(啟17:12)。 女人騎在獸上的意義 1. 結盟和共謀: 象徵著她與這個邪惡獸的政權的結盟和共謀。她依靠這個政權來維持自己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並通過這個政權來推行她的邪惡計劃,獸的政權也透過大淫婦的宗教體系迷惑籠絡人心、凝聚勢力和對付異己 2. 支配和控制: 騎在獸上還表明她對這個政權的支配和控制。她利用這個政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進一步擴展她的勢力和影響力。 3. 邪惡的聯合: 兩股邪惡勢力(政治與宗教)之間的聯合,她和獸共同對抗神和祂的子民,象徵著世俗和屬靈的邪惡勢力聯手來迷惑和引誘世人。

16.7 又有大雹子從天落在人身上,每一個約重一他連得(一他連得約有九十斤)。為這雹子的災極大,人就褻瀆神。(啟 16:21) 當人面對吏無前例極大的雹子災難,在聖經什麼時候會記載落下雹子,人的反應是怎樣,為何這次災禍結果時人們第三次褻瀆神、為何這樣明顯空前的災難、人仍然不反省自己的問題和悔改自己的罪行、反而褻瀆神?

大雹子災難描繪了一個極端的審判場景. 聖經中提到雹子: 1. 埃及的雹災(出9:23-26) 雹災是第七災,耶和華使雷電與雹降下,毀壞了埃及的田地和植物。法老承認自己犯了罪,但當災難過去後,他的心又再次剛硬,不肯放以色列人離開。 2. 約書亞時代的雹災(書10:11) 以色列人和亞摩利人打仗時,耶和華使大雹從天降下,擊殺了亞摩利人,比以色列人用刀殺死的更多。 啟示錄中的大雹子災難 1. 第三次褻瀆神: 人們面對種種越來越厲害的全面性災難和審判,卻並不悔改反而褻瀆神。這次大雹子災難後、世人是第三次褻瀆神,之前的兩次褻瀆分別在"烈日之灼災 (啟16:9)因疼痛和瘡(啟16:11)。 人們在面對這些空前的災難時,反應是褻瀆神,這顯示出他們的頑固和對神的拒絕。他們不承認自己的罪行,也不願悔改,反而責怪神的審判和懲罰。 大雹子災難強調了神的審判和人類的頑梗、驕傲、愚昧、不信、無知。在面對這些極大的災難時,人們不但不悔改,反而褻瀆神、拒絕尋求從上以來的拯救、也不敬畏神、不懼怕神的烈怒、更顯出這些人是可咒詛的

16.6 各海島都逃避了,眾山也不見了。(啟 16:20) 為何海島沒有了,連崇山峻嶺的高山也不見了?是否那時全地再沒有山?可能嗎?

各海島逃避了、眾山也不見了,這段經文使用了強烈的象徵性語言來描述神的最終審判。 海島和高山消失的象徵意義 1. 全面的審判: 海島和高山象徵著地球上最持久的自然景觀。它們的消失象徵著神的審判是全面的, 甚至連最穩固的東西都無法倖免。 2. 世界的終結的情景,神的審判將徹底摧毀現有的世界秩序,為重新創造新天新地的到來做準備(啟21:1)。 3. 地理和靈性重構: 海島和高山的消失也象徵著地理和靈性的重構,表示舊的秩序被摧毀,新秩序將建立。這是神的新創造的一部分,所有的一切都將被更新。 需要注意的是,這段經文使用了象徵性的語言,不一定是字面上的描述, 因為啟示錄的題材是啟示文學、不是科學精準具體的數字的形式寫成、文學有時需有誇飾法、以致人難忘和深刻、這種語言旨在強調神審判的徹底性和震撼性,而不一定意味著物理上的地形完全消失。 2. 新天新地的到來: 神的最終計劃中,舊的世界將被完全更新。這意味著在神的新創造中,一切都將被重塑和更新,有新的地形和自然景觀。 3. 人類無法想像的變化: 神的作為超越人類的理解和想像,這段經文提醒我們神的全能和祂計劃的奇妙。即使我們無法完全理解這些變化,但我們可以確信神的計劃是完美和公義的。

16.5 那大城裂為三段,列國的城也都倒塌了;神也想起巴比倫大城來,要把那盛自己烈怒的酒杯遞給他。(啟 16:19) 那大城是指什麼城?為什麼在如此厲害地震(全面全地大大震動),神也同時想起巴比倫大城來?

“大城”指的是巴比倫大城。這裡的巴比倫不僅僅是一個具體的地理位置,而更是一個象徵,代表著一個與神敵對的、充滿罪惡和腐敗的世界體系。 大城裂為三段的意義 1. 象徵著完全的毀滅和瓦解。這意味著神的審判將徹底摧毀這個罪惡的體系,使其無法再存在和運作。 2. 神的公義顯現: 祂要對這個充滿罪惡和腐敗的大城進行最終的審判和懲罰, 清除所有的不義和邪惡。 列國的城倒塌 1. 全球性的影響: 除了巴比倫大城,列國的城也都倒塌了,這表示神的審判具有全球性的影響。這不是僅僅針對某個城市或國家,而是對整個世界的審判。     2. 這些城市的倒塌顯示了神的大能和權柄,祂的審判覆蓋全地,無人能逃脫。 神想起巴比倫大城 1. 象徵罪惡的巢穴: 巴比倫大城象徵著一個充滿罪惡和腐敗的體系,代表著敵對神的勢力,所有淫亂敗壞虛謊迷惑也由這大城帶動誘發、是屬世的權力和邪惡的中心(參賽13-14章, 耶50-51章)。 2. 神的公義審判: 神想起巴比倫大城,即是記念他一切的罪行和世人的傷害、已經罪惡滿盈、表明祂將對這個最邪惡的勢力進行最終的審判。這裡的“烈怒的酒杯”象徵著神極度的憤怒和公義審判,意味著巴比倫將面臨最嚴厲的懲罰。 在地震中為何想起巴比倫 1. 全面的審判時刻: 全球廣泛的地震象徵著世界末日和神的全面審判時刻。在這個關鍵時刻,神將對所有的罪惡勢力進行最終的清算,首先由象徵最大罪惡的巴比倫審判開始。 2. 結束罪惡體系: 神的審判將結束這個罪惡的體系,標誌著神的國度將完全實現,不再有罪惡和腐敗的存在。這是神最終勝利的象徵。

16.4 看哪,我來像賊一樣。那警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見他羞恥的有福了!)(啟 16:15)為什麼用“賊一樣”來形容主的再來?看守衣服是什麼意思?衣服是指什麼?主來的時候什麼人會感覺羞恥?為何會羞恥?

主的再來如“賊一樣”: 賊的到來是不被預期和突然的(太24:43-44)。 如果沒有時刻警醒,準備好迎接主的再來,損失就如同被“賊人一夜間”奪去"所擁有。 在聖經中,衣服常常象徵著屬靈的狀態和行為(弗6:11-17), 可以理解為信徒的義行、信心和對神的忠誠。 “看守衣服”意味着信徒需要保持純潔和聖潔,不受罪惡和不潔的影響(啟3:4-5), 在日常生活中遵行神的誡命,並時刻追求屬靈的成長。 主來的時候,未能警醒和準備好迎接主的信徒會感到羞恥。他們未能保持靈性的準備和持守,缺乏義行,乏善可陳,也可能因為疏忽、懶散或被世俗事物所迷惑,失去了起初的信心和愛心,貪愛世界,忘記了永恆榮耀的盼望和上主的呼召。 那些在行為上不義、不忠於神的人必感到羞恥。主這樣愛他們,赐下白白救恩,他們卻辜負主的愛、空手見主,他們的生活和行為未能與信仰相符,當主再來時,他們的罪行將被暴露,感到羞恥和悔恨(太7:21-23)。 赤身而行象徵著靈性的裸露和羞恥,表明這些人在靈性上未作好準備,未穿戴屬靈的全副軍裝。他們未能保持對神的忠誠和持守,當主再來時,將面對基督台前的審判和羞恥。

16.3 我又看見三個污穢的靈,好像青蛙,從龍口、獸口並假先知的口中出來。(啟16:13) 為什麼用青蛙形容這三個污穢的靈?這些污穢的靈從龍口、獸口和假先知的口出來,有什麼意義?

用青蛙形容這三個污穢的靈: 青蛙在古近東文化中常被視為不潔和污穢的動物。在一些神話和宗教中,青蛙被視為邪惡力量的象徵, 這進一步強化了青蛙與污穢和災難的聯繫, 青蛙之災就是第二個對埃及全地的災難打擊(出8:1-15),這象徵著不潔和神的審判。 青蛙常被視為污穢和狡猾的象徵,這與其生活環境和行為有關。青蛙通常生活在潮濕、泥濘的地方,這些地方在古代被認為是不潔的。此外,青蛙的叫聲和夜行習性也讓人聯想到神秘和不可信賴的特質。 青蛙的外形和行為象徵著邪靈的騷擾,特別是他們古怪的叫聲。這些污穢的靈被形容為青蛙,表示它們具有干擾、引誘的本質。 這些污穢的靈從龍口、獸口和假先知的口出來的意義: 龍象徵撒但(啟12:9),獸象徵敵基督(啟13:1-10),假先知則象徵假宗教和欺騙(啟13:11-18)。污穢的靈從這三者的口中出來,表示撒但、敵基督和假宗教勢力的聯合,模仿三一上帝,意圖迷惑和攪亂世人。 這些污穢的靈從口中出來,強調了言語和宣傳在欺騙中的作用。撒但、敵基督和假先知通過虛假和誤導的信息來迷惑和引誘世人偏離真理,引發世界終極大戰,血流成河。 這也象徵著靈界的戰爭和屬靈的征戰。這表明世人面臨的不僅是物質上的困難,還有屬靈上的試探和欺騙。 信徒要保持警醒,認識到邪靈的欺騙和誘惑。信徒應該深研聖經,並倚靠聖靈的引導,以辨別真假和避開邪惡的陷阱。

16.2 第五位天使把碗倒在獸的座位上,獸的國就黑暗了。人因疼痛就咬自己的舌頭;又因所受的疼痛,和生的瘡,就褻瀆天上的神,並不悔改所行的。(啟 16:10-11) 黑暗之災臨到獸的帝國有什麼意義?又為什麼人在黑暗之中會因疼痛甚至咬自己的舌頭?他們為何會疼痛?

第五碗審判帶來的黑暗之災: 黑暗之災象徵著神對獸的帝國和其追隨者的審判。在聖經中,黑暗常象徵著罪惡和審判(例:出10:21-23)。這個黑暗之災顯示出神的公義和對邪惡勢力的懲罰。 黑暗也可以象徵罪的本質和後果。獸的帝國代表著敵基督和敵對神的勢力,這個黑暗之災顯示出這些勢力的真實面目和罪的最終結果: 混亂、迷失、痛苦和毀滅。 這個黑暗之災與《出埃及記》中第九個災難(黑暗之災)有相似之處,是終極災害即將臨到的預兆和警告,在埃及的災難中,黑暗籠罩全地,是神對法老和埃及人的審判,之後便是殺長子之災。 人在黑暗中疼痛並咬自己的舌頭: 疼痛和瘡是因第五碗審判而產生的。這些災難不僅帶來了外在的黑暗,還伴隨著劇烈的身體疼痛和瘡,使人無法忍受。這些災難是神對不信和反叛者的懲罰。 除了身體的痛苦,這些人也承受著巨大的心靈痛苦。黑暗象徵著絕望和恐懼,使人感到無助和困惑。這種心靈和肉體上的痛苦使他們咬自己的舌頭,試圖轉移痛苦,卻無濟於事。 面對如此巨大的災難,這些人依然不願悔改,反而褻瀆神,這顯示了他們心靈何等的頑梗和驕傲。他們拒絕承認自己的錯誤和罪行,反而褻瀆神,責怪神帶來的災難,却仍然不以為神為神去敬畏祂。

16.1 人被大熱所烤,就褻瀆那有權掌管這些災的神之名,並不悔改將榮耀歸給神。(啟 16:9) 為什麼世人面對不斷加增和升級的災難(無論是天災、是人禍)仍然不肯悔改?甚至褻瀆上主? 人為何會褻瀆?

在末世時、世人即使面對不斷升級的災難,仍然不悔改,甚至褻瀆神降下災禍。 (1) 人的驕傲使得一些人不願承自己的錯誤和罪行、拒絕悔改,因為這意味著必須承認自己需要改變並且接受神的權柄管治。 (2) 人的心靈也會變得頑梗(出7:3), 難以接受神的警告和教導,即使面對災難也不願意悔改、有些人就是冥頑不靈!(死牛一面頸) (3) 人也可能陷入盲目,看不見災難背後的屬靈警告和神的審判、視這些災難為自然或偶然的事件,而不是神的警示。 人遇到災難、不願悔改、卻選擇褻瀆: (1) 對神的誤解和憤怒: 誤解神的意圖,認為神是無情或不公的,我以為神保護他們是老奉的,一旦保護離開、便引發了他們對神的憤怒和褻瀆。 (2) 逃避責任: 人們不願意面對自己的罪和錯誤時,會將責任推到神身上,藉此掩蓋自己的罪行。 (3)靈性的反叛: 人拒絕接受神的權威和審判,選擇反抗和褻瀆,以表達他們的反叛精神。 這段經文提醒我們要警醒和悔改,不要因為驕傲和頑固而拒絕神的警告和教導,即使在面對困難和試煉時,也應該堅守信仰,敬畏神(唯有祂能賜福和消災)、尋求神的幫助和指引,而不是逃避責任或反叛神。最重要就是認識神的愛、憐憫和寬恕,理解神的審判和懲罰是出於愛和公義,祂希望我們悔改,走回正途。

15.4 因神的榮耀和能力,殿中充滿了煙。於是沒有人能以進殿,直等到那七位天使所降的七災完畢了。(啟 15:8)為什麼神讓煙充滿了殿而至沒有人能進?為何聖殿會充滿了煙?

聖殿充滿煙的情景象徵神的榮耀與同在:神在西奈山上降臨時,山上也充滿了煙,這表明神的顯現和臨在(出19:18),當以賽亞看見神在聖殿中時,殿中的門檻震動,殿充滿了煙。因此,煙象徵神的榮耀和不可接近的聖潔。(賽6:4) 煙也可以象徵神的審判。在啟示錄中,煙的出現與神的審判和震怒密切相關。聖殿中充滿煙,意味著神的審判已經降臨,並且無人能在此時進入神的同在,沒有人能為頑梗、不信、叛逆、褻瀆神的的罪人求情,直至審判結束,滿足神公義憤怒的審判。 聖殿充滿煙的畫面也象徵著神的隱藏和對人類的分隔。這意味著在神的審判期間,人類無法接近神,直到七位天使所降的七災完畢後,才能再度接近神的聖潔和榮耀。

15.3 此後,我看見在天上那存法櫃的殿開了。(啟 15:5) 法櫃是什麼?有什麼存在意義?為什麼天上存法櫃的殿開了?

法櫃(Ark of the Covenant)是舊約的一個重要聖物,由摩西按照神的指示建造,放在至聖所。它是用皂莢木製成,外面包裹著金子,施恩座(蔽罪座)在其上,並且有兩個精金展開翅膀的基路伯天使在櫃的蓋子上。 法櫃內部放置了: (1)十誡石版: 神用指頭親自寫下的律法,遵守與否決定祝福與咒詛 (2)亞倫發芽的杖: 復活生命的大能  (3)金罐嗎哪:基督是我們生命的糧,曠野人生的供應 法櫃的存在意義在於它象徵著神的同在和祂的盟約,神是我們生命的供應和復活的盼望,至尊的律法規範指引我們的生活, 是神啟示和指引的標誌。 天上存法櫃的殿開了,象徵神與他的子民同在, 也表明神對他的子民的承諾將要實現,預示著神即將進行的審判 (神將根據祂的律法進行公正的審判)。 法櫃象徵著神的約和救贖計劃。天上的法櫃殿開啟,表明神的救贖計劃正在實現中,救贖和審判即將來臨。公義的神必透過審判潔淨全地,止住罪惡,帶來終極永遠的勝利。

15.2 唱神僕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說:主神-全能者啊,你的作為大哉!奇哉!萬世(或譯:國)之王啊,你的道途義哉!誠哉!(啟15:3) 為什麼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要擺在一起?這兩者有什麼分別?

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一起歌唱: 1. 摩西的歌是摩西和以色列人在過紅海後所唱的歌頌神拯救的歌 (出15章),這首歌頌揚了神的偉大作為,特別是他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奴役,釋放他們,給予自由,應許承受更美應許之地的產業,要建立他們成為聖潔的國度, 屬神的子民。 神用大能的膀臂,擊打他們的仇敵,帶領他們穿越紅海。摩西的歌象徵著神對他的子民的拯救和保護。 2. 羔羊的歌則是對耶穌基督的讚美,特別是他作為神的羔羊,為人類的罪而犧牲。這首歌讚美了耶穌的救贖工作,他的犧牲帶來了對信徒的最終完全的拯救。 將這兩首歌擺在一起,意味著新舊約所有蒙恩得救的信徒都站出來站在玻璃海上敬拜上主的偉大和救贖工作。 摩西代表舊約中的律法的真理和救贖盟約,而耶穌基督(羔羊)代表新約中的恩典、真理和救贖的成就。這兩者共展示了神在歷史中的偉大計劃,從舊約的拯救的開始,到新約的救贖成就,都是出自同一位神偉大的作為及祂信實的盟約。 因此,得勝者同時唱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象徵著他們的信仰涵蓋了神在歷史中的全盤計劃,並讚美神在拯救和救贖工作中的偉大作為。這一行動強調了神的道路既公義又真實,無論是過去舊約的拯救還是新約的救贖,都是神在他的子民中的奇妙工作。

15.1 我看見彷彿有玻璃海,其中有火攙雜。又看見那些勝了獸和獸的像並牠名字數目的人,都站在玻璃海上,拿着神的琴,(啟 15:2) 玻璃海代表什麼?為什麼有火攙雜?得勝者能站在玻璃海上並拿著神的琴,代表什麼?

在古近東文化中,海被視為邪惡的象徵,這是因為海洋的不可預測性和危險性。人對海洋的恐懼源於它的巨大力量和不可控制性,這使得海洋成為了一種神秘且威脅的存在,海常是動盪不安的象徵,海水是從來都不會平靜的, 所以新天新地再沒有海(啟21:1) 玻璃海: (1) 在神寶座前四周: 象徵大海都要臣服在上帝寶座面前,不能興風作浪,一切變幻盡在神的掌控和預計之中。在神面前的得勝者,他們享有神的同在和祝福。 (2) 海通常代表混亂和不穩定,但玻璃海卻是穩固和平靜的,象徵著神的統治使一切恢復秩序和平安、穩定的,不見水浪或風浪 (3) 能把坐在寶座上的主神的榮耀,以及祂公義的光,不斷的折射反照,美妙的光輝如波似浪,在柔和中有無限的威榮,一望無際, 廣闊無邊,光波的閃動 每個得勝者必然曾被這位生命之主的真光一再照耀過的人。 (4) 許多得勝者“站在玻璃海上” ,即是得勝者最終勝過一切邪惡和不穩定,能在困難動盪中依然站立得穩 (5) 彈琴唱歌,美妙的歌聲、無數人敬拜的動作和玻璃海的光浪一齊繞揚輝耀。這種景象與地上大災難中的動盪、不安、黑暗、大地震,大海嘯相比,正是天堂與地獄的另一種對照。 (6) “如同水晶/明淨的玻璃”。 玻璃海可能象徵著神的聖潔和純潔。玻璃透明而清澈,反映了神的光輝和無瑕, 玻璃海在神的寶座前形成榮光閃耀的光海,皆因反照那坐在寶座上的神發出的榮光。 那些可以站在玻璃海上唱歌的人,也必然是明淨通透的人了。在明如水晶的玻璃海上,若有人是不明淨也不折光,就會變成一個黑影,用不着天使把他趕走,也必無地自容了 (7) 玻璃海中「有火攙雜」,火通常象徵著神公義的審判和聖潔。那些得勝者經得起神火焰的試煉和的審判並獲得了勝利,能站穩在神的面前。 (8) 得勝者站在玻璃海上並拿著神的琴,象徵著他們在經歷了試煉和逼迫後的勝利。他們戰勝了獸和獸的像,以及牠名字的數目,表明他們堅持了對神的忠誠,沒有屈服於邪惡的勢力, 他們一生的故事、見證、高高低低有如樂韻的經歷、就是一首美麗詩歌的內容,藉着琴的敬拜呈献在上主寶座前。 他們在彈琴唱歌敬拜。他們美妙詳和的歌聲和動作,屬天的聲波與光浪一齊繞揚輝耀。這種景象與地上的動盪、不安、黑暗、可怕的大地震,大海嘯相比,正是天堂與地獄的另一種對照。 這些得勝者的數目,必然多得數不過來,有否為你留下的位置呢?你能否在玻璃海上站立得住呢,你生命有什麼動人的故事可以演奏...

14.9 那酒醡踹在城外,就有血從酒醡裏流出來,高到馬的嚼環,遠有六百里。(啟 14:20) 酒醡流出血,甚至高到馬的嚼環,遠達600里,這形容的範圍是什麼概念?又代表什麼?

" 血流高到馬的嚼環":  「馬的嚼環」指的是馬匹嘴裡的控制器具。血流的高度達到馬嚼環的高度,表示這血流是非常深的,象徵著審判的極度殘酷和全面性。這樣的高度表達了神的忿怒和對罪惡的徹底清算。 馬在站立時,其嚼環高度是~1.5米,但因為這裏描述的是人類彼此大屠殺的戰場,馬匹都和人一樣倒臥在戰場上,所以嚼環的高度可能只是~0.1米 "血流遠達六百里": 這樣的範圍表明了審判的廣泛性和嚴重性,象徵覆蓋了整個世界,沒有任何地方可以逃避。 六百里(~300公里),而以色列國從北到南的長度~400公里(南部大部分為曠野沙漠),因子審判是幾乎含蓋整個以色列地 這段經文象徵了末日審判的場景,其中神的公義將徹底戰勝罪惡。血流成河的畫面強烈地表達了人類在末日大戰時,各國各民互相殺戮 (軍隊有兩億,聚集在以色列地的哈米吉多頓爭霸天下!),血流成河,同時可能加上神大量降下極重的冰雹(啟16:21)、每個重一他連得(~75磅),重重的壓在人身上,因而擠出大量血液。 在末世,人互相殺戮,耶穌表示他若不及時回來,結束這場大戰的災害,地上再沒有一個血氣可以生存。 因為在那些日子必有災難,自從神創造萬物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若不是主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選民,祂將那日子減少了。(可13:19-20)

14.8 那天使就把鐮刀扔在地上,收取了地上的葡萄,丟在神忿怒的大酒醡中。(啟 14:19) 地上的葡萄代表什麼? 鐮刀收取葡萄扔在大酒醡中又代表什麼?

地上的葡萄象徵地上那些與神敵對、作惡多端、不悔改的人群。這些葡萄代表著人類的罪孽和邪惡行為。 以色列常常被比喻為葡萄樹或葡萄園。神期望以色列能夠結出好果子,這意味著公義和信仰。然而,以色列偏離神時,則被描述為結出壞果子的葡萄樹。例如,以賽亞書5章中的葡萄園之歌就批判了以色列的不忠與不義。 耶穌葡萄園收果子的比喻 (太21:33-46、可12:1-12 和 路20:9-19)也講述了一個地主在葡萄園中種植葡萄,並把葡萄園租給園戶,當收果子時,園戶卻虐殺害地主差派的僕人。最後,也殺害了他的兒子,希望能夠奪取葡萄園。 天使使用鐮刀收割葡萄的行動象徵著神的審判臨到地上的罪人。這表明一個清算的時刻已到,神將要清除邪惡和不義。 扔在神忿怒的大酒醡中象徵著神對罪惡和邪惡行為的最終審判和懲罰。大酒醡是一個用來壓碎葡萄製酒的器具,而這裡的大酒醡代表神的忿怒和對不悔改罪人的懲罰。這暗示著,所有作惡的人最終都會面臨神的審判和處罰,無法逃脫。 神的公義審判臨到時,無一個不肯悔改的罪人能逃脫。

14.7 那坐在雲上的,就把鐮刀扔在地上,地上的莊稼就被收割了。(啟 14:16) 地上的莊稼是指什麼?鐮刀收割莊稼又代表什麼?

地上的莊稼的收割 耶穌提到“莊稼多,工人少”,(太9:37-38)這裡的莊稼就象徵人們的靈魂,收取。 太13:30 收割稗子與麥子的比喻提到,當收割的時候,莊稼(好果子信主的人)將被收集到倉庫,而稗子(壞果子不信的罪人)將被燒毀。這象徵義人將被神保存並得永生,而惡人將受到懲罰。 這裏首先講收割麥子,並這是由人子(耶穌)去收割的(迎接信主的人進入天國),下文由天使去收割葡萄放入壓酒醡,則代表審判不信的罪人。 經文提到麥子已經成熟了(莊稼的成熟意味著靈性的成熟),這些信主的人群已達到了一個成熟的階段,準備迎接基督台前的審判(對信主人今生所做的行為作出賞賜或責備) 鐮刀收割莊稼象徵著神的最終審判。在這裡,坐在雲上的人是基督,祂將用鐮刀來收割地上的莊稼,這象徵著基督的第二次來臨和審判(太13:39)。 收割的行動表示神的公義和審判,即將把善人和惡人分別出來,(參麥子裨子的比喻)並賜給每人應得的報應,善人將得到永生和祝福,而惡人將面臨審判和懲罰(太25:31-46)。 收割的時間是在世界的末日,這是神計劃成就的時候,所有人的行為和信仰將在這一刻得到最終的審判。

14.6 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裏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做工的果效也隨着他們。」(啟 14:13)做工的果效是指做什麼工?有什麼的果效?

“做工的果效” 做工信徒在他們一生中為主所做的善行和忠誠的服事。讓我們來詳細探討這段經文的意義。 信徒“做工“是指到: 1. 為主所做的一切善行、服事和對神的忠誠與奉獻擺上。這包括傳福音、作見證、幫助有需要的人、在生活中遵行神的誡命和教導等。 這些工是出於對神的愛和信仰的回應和實踐,體現了信徒的敬虔和忠誠。 2. 靈命的成長: 信徒在一生中努力追求靈命的成長和成熟,這也是“做工”的一部分。作成我們得救的功夫(即活出救恩的生命)(腓2:12-13)這包括閱讀和研讀聖經、禱告、參加敬拜和團契等活動、事奉神等等,這些行為有助於建立與神更加親密的關係,使屬靈生命成長。 “做工果效”: 1. 靈性的安息: 經文提到“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這意味著信徒在主裡面得到了靈性的安息和永恆的平安。他們的一生勞苦和努力得到了回報,他們可以享受與神同在的安慰和祝福。 2. 永恆的獎賞: 信徒的善行和忠誠服事在永恆中得到了獎賞。他們的“做工的果效”隨著他們,意味著他們在地上所做的工在天上得到了承認和獎勵,永遠蒙神記念,也為世人作見證。這表明神是公義的,祂會記念並獎賞信徒的忠誠和善行。 3. 影響和見證: 信徒的善行和服事也會對周圍的人產生積極的影響,成為神在世上的見證,使人認識神,領人歸主,並將榮耀歸給神。

14.5 又有第二位天使接着說:叫萬民喝邪淫、大怒之酒的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啟14:8) 巴比倫大城是指誰人?為何它會傾到了?

巴比倫大城的象徵: 1. 歷史上的巴比倫:巴比倫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一個重要城市,曾是巴比倫帝國的首都。巴比倫以其強大的權力、富饒和偶像崇拜而聞名。它在猶太人被擄時期對猶太人的壓迫也使其成為一個負面的象徵。 2. 象徵邪惡和腐敗:在《啟示錄》中,巴比倫大城通常象徵著邪惡、腐敗和偶像崇拜的世界體系。這個象徵代表了反對神的勢力和道德敗壞的社會。 3. 世界大都市:巴比倫大城也可以被解釋為任何一個強大而腐敗的大都市,這些城市充滿了不義、邪淫和對神的敵對。 4. 宗教的大淫婦 又有第二位天使接着說:「叫萬民喝邪淫、大怒之酒的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啟 14:8) 邪淫指屬靈的淫亂,不專一愛神和單單事奉他 你所看見的那女人就是管轄地上眾王的大城。(啟17:18 ) 以宗教之名,管轄地上政治的君王 巴比倫大城傾倒原因: 1. 神的審判:巴比倫堅固的大城傾倒象徵著神對邪惡勢力的終極審判。在《啟示錄》中,巴比倫的傾倒是神對世上所有邪惡和不義烈怒的懲罰。 2. 偶像崇拜和不義的結局:巴比倫被描述為讓萬民喝邪淫、大怒之酒,這象徵著它引誘世人陷入罪惡和偶像崇拜。其傾倒意味著這些不義和罪惡最終將受到懲罰。 3. 末世的預兆:巴比倫的傾倒也是末世預言的一部分,標誌著世界上所有邪惡勢力的終結和神國的到來。這一事件預示了最終的勝利屬於神和祂的子民。 巴比倫大城在《啟示錄》中是一個強大的象徵,代表所有反對神和充滿腐敗的勢力。其傾倒表明了神對邪惡的最終審判和懲罰,並預示了神國度的來臨。

14.4 這些人未曾沾染婦女,他們原是童身。羔羊無論往哪裏去,他們都跟隨他。他們是從人間買來的,作初熟的果子歸與神和羔羊。(啟14:4) 為什麼這十四萬四千人是初熟的果子,和教會其他信徒有什麼分別?

十四萬四千人被形容為“初熟的果子”. 1. 第一批獻祭的象徵:初熟的果子是第一批的收穫,象徵他們是被特別選召和奉獻給神的第一批、這些果子通常是獻給神的,表示對神的敬拜和感謝。 2. 純潔和特選:這群人被描述為“未曾沾染婦女,原是童身”,這象徵他們的純潔和對神的忠誠。他們是特別選召的群體,象徵在末世中保持信仰和純潔的信徒。 與其他信徒的區別: 1. 特殊使命:這十四萬四千人擁有特別的使命和身份,他們在末世中被選召來跟隨羔羊(耶穌基督),藉著見證傳道,使無數人歸向真神, 參啟示錄第七章144000人出現,“此後”、就有無數人穿白衣(包括其他信徒)在寶座前敬拜. 2. 象徵性的數字:數字十四萬四千在聖經中具有象徵意義,它代表了完整和完美的數目,而不是具體的人數。這象徵所有在末世忠於神和基督的信徒,他們的忠誠和獻身使他們成為“初熟的果子”。 3. 在神面前的地位:這群人的特別標記作印記和身份表明他們在神面前擁有特殊的地位。他們與其他信徒的區別在於他們被特別選召和保護,以完成特定的使命和見證。 這十四萬四千人作為初熟的果子,象徵他們在屬靈上的特別身份和使命。他們被特別選召來跟隨羔羊,並在末世中作為神的見證人。這群人的純潔和忠誠使他們成為教會中一個獨特的象徵。 所有跟從基督事奉的人,不分舊約和新約時代的信徒,都是教會的一分子(教會原文意思就是被呼召揀選分別出來的群眾)

14.3 他們在寶座前,並在四活物和眾長老前唱歌,彷彿是新歌;除了從地上買來的那十四萬四千人以外,沒有人能學這歌。(啟 14:3) 為什麼會有歌曲除了144000人外其他人不能學這歌?這歌是指什麼歌?

這首新歌只有十四萬四千人能學,因為: 1. 特選的群體:這十四萬四千人是特別被神選召和蓋上印記的,象徵他們在屬靈上的特殊身份和使命。只有他們能學這首新歌,強調了他們的獨特地位。 2. 屬靈的經歷:這首歌可能代表了一種特別的屬靈經歷或見證。這十四萬四千人經歷了特別的試煉和得勝,這些經歷使他們能夠理解並唱出和演繹這首歌的真義。 3. 這首新歌象徵著對神的深層次敬拜和讚美,這是源自於他們對神的深厚信仰和忠誠。其他人無法完全理解或參與這種敬拜,因為他們沒有經歷相同的屬靈旅程。 這首歌是: 1. 新的敬拜詩歌:表達了對神的讚美和感恩,這些詞句是只有特選的十四萬四千人能夠理解和演唱的。 2. 救贖的見證:這首歌也可能是對神救贖之恩的見證,這十四萬四千人經歷了神的救贖,並且通過這首歌表達他們對神的感激和讚美。 3. 天上的詩歌:在寶座前唱的新歌可能是天上的詩歌,並非地上一般的聖詩,所以只有這些忠心的僕人(得勝者)才懂得唱的天上新歌,象徵著這群人在神面前的特別地位和屬靈的獎賞。 這首新歌象徵了十四萬四千人在屬靈上的獨特經歷和對神的深厚敬拜。只有他們能學這首歌,強調了他們在神面前的特別地位和使命。

14.2 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像眾水的聲音和大雷的聲音,並且我所聽見的好像彈琴的所彈的琴聲。(啟 14:2)為什麼形容天上的聲音好像眾水、大雷和彈琴的聲音?

天上的聲音被形容為 像眾水的聲音、 大雷的聲音和 彈琴的琴聲 (1) 眾水的聲音象徵著聲音的巨大和雄偉,如同瀑布或洪水的聲響,表示這聲音是浩大的、充滿威嚴的、不能被阻擋的 象徵神的說話不被毀滅、反而會clear and loud 以致沒有人錯過、聽不到 水在聖經中也常象徵力量和權柄,眾水的聲音暗示著神的聲音具有無比的力量和權威。 (2.)大雷的聲音象徵著威嚴和警示,如雷霆般震撼人心,表示神的聲音帶來震懾和警告,讓人感受到神的權威和審判的臨近。 雷聲也象徵著力量和能量,暗示神的聲音充滿力量,誰敢不從? 3. 彈琴的琴聲象徵著和諧和美好,這種聲音優美、悅耳,表示神的聲音也有柔和和令人喜悅舒暢的一面。 琴聲在聖經中常與敬拜和讚美相關,暗示這聲音可能與敬拜神有關,充滿了神聖和崇高的意義。 這些比喻共同描繪了天上的聲音的多重特質:既有其宏大和威嚴的一面,也有其和諧和美好的一面。這些意象讓人感受到神的聲音是全能的,充滿力量、威嚴與美好的。

14.1 我又觀看,見羔羊站在錫安山,同他又有十四萬四千人,都有他的名和他父的名寫在額上。(啟14:1 ) 這裏的144000人和第七章的144000人是否指到同一批人?可以見得?

啟14:1 和7:4中提到的14萬4千人通常被解釋為指向同一批人。 144000人的特徵: 第七章 額上有永生神的印 神的僕人 第十四章 地上買來的 初屬果子 只有他們能唱的新歌 額上有主和父的名 童身 跟隨基督 冇謊言 冇瑕疵 相似之處: 1. 人數相同:全本聖经只有啟示錄這兩處提到14萬4千人,強烈暗示兩段經文描述的是同一群人。 144,000只有在聖經於同一卷啟示錄出現,極有可能指是相同的人,否則為何要用同樣的數字?如果144,000就代表完滿的完滿,那麼這兩次提到“完滿的完滿”之人在邏輯上應該是同一批的。否則假如第一批已經完滿了,何來再需要另外一批的完滿?     2. 額上的印記/神的名字: 作用都是保護和顯示這班人都屬於神和受到特別的保護之標記。 印記和名字是指同一樣嘢,因為古近東“印記”就是尊榮權威人士的戒指上的顯示主人的名字用作打印記,打了印記就代表受印記的東西或人是所屬權是屬於主人和受主人的保護。 參考: 你們可以奉王的名寫旨意給猶太人,使用王的戒指蓋上印。因為奉王名寫的旨意,蓋上王的戒指的印,就沒有人能廢除。(斯8:8) 3. 事奉主的群體之身份 在啟示錄7章,14萬4千人被描述為以色列各支派中受印記神的僕人,第十四章是忠貞地跟從羔羊的 這兩群人是特別被神買來、被選召作見證傳道和受神保護的。 144000人(每支派一萬二千)是數點出來的結果,所以用"聽見",(昔日以色列人預備打仗就要數點人數),這些數點出來的以色列人就是上文每一個數點後被天使逐一印上神的印記的僕人,受保護執行傳道的使命 總結來說,這兩個14萬4千人是同一群人,他們象徵在末世中忠於神和基督的特別選民,他們被神保護並授予特別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