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她們就出來,從墳墓那裏逃跑,又發抖又驚奇,甚麼也不告訴人,因為她們害怕。(可16:8)有許多可靠早期的抄本並沒有馬可福音16章9至20節,後面那部分是後期的抄本加上去的,似乎是依據馬太、路加、約翰福音之結尾補充加上去馬可福音加大部分之結尾,令到馬可福音完結得看似較為正面和完備,不至於停留於第八節以“逃跑“、“發抖”、驚奇”、“害怕”、“什麼也不告訴人”完結者榮耀的福音書.但原作者為什麼要如此完結於第八節?有何目的?想達到什麼效果?
結局帶出盼望 , 思考門徒角色 馬可寫福音書主要用意未必是敍述復活細節 開首(1:44-45)耶穌潔淨了痳瘋病人,叮嚀他不要告訴任何人,結果那人卻四出傳揚。結尾(16:7-8)穿白袍的少年叫婦女告訴門徒前往加利利,但她們因害怕而沒有告訴他人。婦女跟痳瘋病人一樣都不服從神,這個看似絕望的結局,最終耶穌的復活仍傳揚開去,帶出盼望,同時透過記述婦女無做的事,反思我們應怎樣做耶穌的門徒, 是否逃避、懼怕、不敢作見證? 馬可福音沒有記載家譜、道成肉身見證及馬利亞的故事,沒後也沒有記載耶穌去向:升了天坐神寶座右邊. 耶穌似乎是沒有開始和終結,人世間的生死不能束縛衪,馬可福音提供了一個開放式結尾,似乎停留在一群聽到他人說耶穌已復活的婦女、驚慌不已、逃跑,結局懸疑,但透過白袍少年又清楚指出耶穌已經復活,並要往加利利(可14:28)。 馬可正是透過此開放的結果,提醒讀者思考如何回應衪的故事, 引導門徒反思對衪的相信究竟有多徹底. 即使耶穌復活以後,門徒仍會有許多不明確的事,祭司、權貴、宗教家、政權的迫害,甚至有性命危險,心裏徬徨迷惘,不知如何解決危機,因耶穌沒有像以前跟他們同在,或向他們說些安慰的話。 耶穌的復活並不是故事的結束,而是開始而已。我們應如何結束這個故事呢? 耶穌的復活啓動了一個新的故事,這個故事還未圓滿結束, 直到被揀選的人從地極被召集回來,這個故事才會完結(13:27)。故事下一步的發展,就取決於我們如何參與延續這個福音故事? 第一世紀這麼軟弱懼怕的門徒,他們也榮耀地完成了他們那一棒,一路由歷代聖徒接棒,雖然經過教會中世紀黑暗時期,神興起他的僕人推行改革運動,就算現時,在非洲、中東伊斯蘭教、鐵幕國家、中國、南美甚至落後地區如柬埔寨也開始復興之火,在這動盪不明朗的世代,你又如何回應福音的故事?能否順利接棒奔跑完美好的路程?